近日,随着气温逐渐下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起“冬季养生”这个话题。“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从中医角度看,“冬藏”正是“封藏人体精微营养物质”的过程,人们将进食的营养物质封存于体内,待第二年开春时,便有了足够强壮的身体底子,则会精神抖擞,不易生病。因此,随着冬季的到来,一年中养生最为关键的时间也到了。
当然,养生需根据冬季的季节特征,不能盲目。冬季天气寒冷,正对应着中医学所讲的“寒邪致病”的特点,所以,冬季饮食和进补应以温阳、养阴为主,温阳抵御寒冷,养阴应对干燥,进而调节人体气血,能够健康舒适地度过冬季。
日常起居,去寒就温。冬季应适度增加睡眠和休息,有利于阳气收藏,更好地适应自然变化。穿衣服要做到轻、软、暖、舒适,尤其注意头部、足部的保暖。可以适当使用艾叶、生姜、红花等煎水泡脚,温经活血。同时,注意冬季皮肤保湿,防止干燥、瘙痒、开裂。
日常饮食,养阴温阳。冬季气候寒冷,应多吃具有温阳、养阴的食物,如牛肉、羊肉、鸡肉、韭菜、糯米、大枣等偏属温性的食物;而山药、枸杞、黑芝麻等具有养阴的作用,能有效缓解口干、便秘等症状。同时,应少吃或尽量不吃西瓜、苦瓜等伤脾胃、伤阳气的“寒性”食物,像冰激凌或冷饮更是不建议食用。中医学讲“五谷为养,五菜为充,五果为助,五畜为益”,因此,全面而多样合理的饮食才能让身体更加健康。
日常锻炼,轻缓负暄。“负暄”就是晒背取暖,选择阳光和暖的时间多晒,特别是背部有督脉、足太阳经循行,接受日光照射可以补足阳气,是冬季保养阳气的好方法,同时,也是调养情绪的天然疗法。而冬季的户外活动要避风避寒,运动时间不可过早,不做剧烈运动,避免大量出汗,可以做一些轻松的运动,如慢跑、八段锦、太极拳等。一般人群不建议参加冬泳。
四季轮回,寒暑更迭,年复一年。《黄帝内经》有云:“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与自然息息相应,在寒冷而漫长的冬季,万物生机潜藏,与之相应,人也应该顺应自然,在冬季储备精气、蓄积能量,使来年春天充满生机和活力。
尚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周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