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西山护国禅寺散记

董荣华

西山护国禅寺位于锦屏街道西溪村的西山之巅,寺名因此而得。今年立冬节气刚过后的一个下午,我和西溪村一位少时的毛姓同学一起,坐上小车驶往我久思久念的西山护国禅寺。

我不信佛也不信神,为何会突然去寻访西山护国禅寺呢?说起来,其中还有一点小小的渊源呢。

在我刚刚一周岁的时候,父亲不幸去世,抛下了母亲和我姐弟三人,靠我孤单又坚强的母亲把我们姐弟抚养成人。在我成年的时候,母亲告诉我,最艰难的时候曾想把我送往西山寺出家,给我混口饭吃。当然,后来母亲不忍心,硬是撑起了这个家。如今我已耄耋之年,仍不时想起这件事。所以,趁我现在还能挪动手脚,务必寻访一次这个曾经将改变我人生命运的地方,顺便也去领略一下山水美景。

从西溪村南沿一条河直行三四百米就可以看到竖着一块标有西山护国禅寺的牌子。奉化佛协撰写的道场巡礼的文字资料中所述,西山护国禅寺至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这条去寺院的道路原是崎岖的山路,随着岁月的流逝,后由山路变成了单车道。现在看到的单车道又加宽为两车道,在原有的单车道两边向外拓宽路基,路边满是等待浇制的石料。现在上下山的车辆已经不用互相谦让了。毛同学告诉我,现在道路加宽了,寺院改观了,全靠寺院方丈的不断努力,从各地募捐资金来建设寺院。

车至寺院前,展现在眼前的不是过去人们传说中的小寺院,而是一座具有一定规模的禅寺圣地。因为毛同学是西溪人,在寺院里做义工的人都认识他,一到寺院我们就在东厢房里小坐片刻。毛同学自小就在寺院旁边的山上砍柴,退休后还经常徒步上寺院走走,对寺院的兴衰变迁可说是了如指掌。据他介绍,原来的西山护国禅寺不是很大。寺院大殿没有如今的高大,面前的空地也只有半亩地大,寺院紧靠山边,山上草木茂盛。

20世纪90年代,亲善法师与周边信众一起建大殿,修寮房,扩建西山护国禅寺。2018年,该寺院住持定恒法师建起约450平方米的大雄宝殿和东边一幢三层楼厢房,气势非凡。今天我们看到的大雄宝殿又在加紧装修,大殿里的正面重新塑起了三尊高大的全身佛像,大殿的顶部更加金碧辉煌。大殿的西边空地上正在用钢筋水泥浇制柱子,建造与东厢房对应的西厢房。待西厢房落成后,那座落在中间的高耸的大雄宝殿与两边厢房相辅相成,肯定会显得更加完整。据在场的建筑匠人估计,全部完工后,这个寺院的占地面积可达3000多平方米。毛同学说,站在寺院的空地上远眺,可以看到县江,可以眺望到尚田的一幢幢大楼,甚至可以看到我的出生地下畈村。对我来说真是情景相融了啊!

在大雄宝殿前立有一块引人注目的石碑,这是唐元和十四年由虞世美撰写的《明州奉化县西山护国院记》碑,碑高135厘米、宽73厘米、厚11厘米,碑额篆书“护国院记”四字。碑文内容叙述了为何建院的缘由,因年岁久远,有些字迹已模糊不清了。

在大雄宝殿东北角不远处的山坡上,耸立着一棵高大的古枫树,树龄据说有近500年,树干粗壮得须3个成年人拉手合抱才可。毛同学热情有加,还饶有兴趣地指着正在建造的西厢房内的一块巨石,这块巨石连着山体岩层,上面有个足迹。在碑中称此足迹为罗汉迹。后被当地民众称为“仙人脚印”。因为这块巨石有神话传说,当地民众原来挑着柴担都要从这块“仙人脚印”的巨石上走过,对外地来的香客和游人来说,有参观价值,所以寺院在建造西厢房时,专门把巨石造进了厢房内,供人参观留念。

寻访了西山护国禅寺,可以说是了却了我“一定要在有生之年到一到”的心愿。虽说寺院的建筑规模不能与岳林寺、雪窦寺相比,但在紧靠奉化城区边上能有这么一个既有美丽神话般传说,又有美不胜收的自然风光的寺院,实属难得。

离开时,我不时回望大雄宝殿,深情地告别这座陌生而又熟悉的西山护国禅寺。我顿感思绪万千,一股难言的心酸涌上心头。

2024-12-02 5 5 奉化日报 content_187405.html 1 3 寻访西山护国禅寺散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