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链条“赋能” 多要素“加码” 高标准“升级”

区司法局打造预防化解海事渔业纠纷“桐照模式”

通讯员 蒋颖 童密芳

潘雨欣

莼湖街道桐照村被誉为“中国第一渔村”,现有登记海洋捕捞渔船667艘,占全区登记海洋捕捞渔船总数的66.9%,直接从业人员5000余人。近年来,随着海洋渔业经济快速发展,海洋渔业纠纷数量也呈现上升趋势。今年以来,区司法局在市司法局的领导和指导下,立足渔业捕捞强区特色,联合宁波海事法院、区法院、区公安分局、莼湖街道等力量,深耕构筑预防化解海事渔业纠纷“桐照模式”新路径、新经验,打造新时代海上“枫桥经验”的奉化解法。

全链条“赋能”

构筑纠纷预防化解新矩阵

关口前移,下好海上网格管理“一盘棋”。区司法局依托“编组生产”制度优势,以桐照村渔船编组中队为基础划分海上网格29个,以渔船作业单元为基础设置微网格667个,并按照“1+4+N”模式,为每个网格配备1名网格长(由渔船编组“中队长”担任)、1批专职网格调解员(由船长担任)、1名党建工作指导员、1名安全专员、1名调度专员以及N名调解志愿者等工作力量,重点打造以海上“中队长”为核心的海陆信息交流共享“连接点”和“中转点”,通过网格内资源再配置、再布局,织密海上矛盾纠纷早发现、早响应“一张网”,打通海上纠纷化解的“最后一海里”。

流程再造,绘好定分止争息诉“责任图”。区司法局坚持预防为先、综合治理的原则,梳理绘制海事渔业纠纷“预防”流程图,推出以“排、析(调)、消(研)、充、宣、提、训”为主要内容的“七步”工作法,实现从源头“治未病、防复发”。同时,按照层层拦截、逐级化解、海陆联动、分类调处的思路,优化重塑海事渔业纠纷“调解”流程图,创新完善海上“中队长”前哨化解、岸上“老娘舅”重点调处、“外海书记”协调处置、镇街(部门)联动攻坚的纠纷调解模式,强化矛盾纠纷首问受理、协调流转、联动调处、结果反馈、跟踪回访等各环节落实,形成紧密衔接、顺畅高效,全流程、全周期、全闭环的运行链条。

机制联通,打好多元解纷共治“组合拳”。为做好海事渔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区司法局积极做好定期会商、协调指导、分析研判工作。畅通海事渔业矛盾纠纷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渠道,完善矛盾纠纷多元调解协同机制,凝聚多元调解合力。建立健全渔区诉调衔接机制,充分运用诉前调解制度,完善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最多跑一次”机制,依法高效化解海事渔业纠纷。今年1—8月,我区人民调解组织共开展海事渔业纠纷排查170次,成功调解海事渔业纠纷91件,其中,重大疑难复杂纠纷20件、宁波海事法院委托移送调解案件20件,涉及金额1830.4万元,13件司法确认实现“家门口”办结。

多要素“加码”

夯实纠纷妥调快处新支撑

加强硬件保障,打造海上矛调“专科医院”。区司法局有机整合法院、司法行政、公安、地方政府、协会组织等资源力量,精心建设宁波首个涉渔纠纷多元化解中心(暂定名称)。中心位于原桐照边防派出所内,场所面积约360平方米,内设“桐照模式”展示厅、“仲义调解工作室”、巡回法庭、海上共享法庭等,并配备公共法律服务人工智能自助机1台。未来,中心将以护航渔业发展、优化营商环境为导向,聚焦劳资、渔获交易、人身损害赔偿等涉渔多发纠纷,为群众提供咨询、调解、诉讼等“一站式”“多元化”法治服务。

加强环境保障,厚植渔业发展“健康土壤”。结合本地渔业传统做法和短期雇佣薪酬纠纷多发等实际,区司法局修订完善《渔船船员劳务合同》等规范化模板和指南,总结提炼一批海事渔业纠纷典型案例,加大推广使用力度,突出对规范用工、签订合同的正面引导,构建和谐稳定的渔业从业环境。同时,落实普法责任制,常态化开展送法上船、庭审直播观摩、休渔期法治讲座等普法宣传活动,增强船东、船员和渔业经营者的法治意识,营造渔业合法合规经营的良好法治环境。此外,依职权有效维护法律服务市场正常秩序和涉渔相关人员合法权益,优化海事渔业矛盾纠纷化解环境。

加强政策保障,做细纠纷化解“增效文章”。区司法局统一规范海上人身损害赔偿标准,从源头减少类案不同判、不同调现象的发生,提升海事渔业纠纷调处公信度和认可度。充分发挥渔业互助保险作用,积极鼓励桐照村渔船船东为船员全覆盖投保,加强与宁波市渔业互保协会之间的沟通,完善理赔保障制度,推动实现第三者责任险保额由50万增加至80万,超48小时意外死亡赔偿比例由50%增加至75%,伤残赔偿金等级保150万由12万/级增加至13万/级,保180万由12万/级增加至16万/级,有力缓解当事人赔付压力,促进调解协议高效履行。

高标准“升级”

激活纠纷高效处置新动能

聚合力,锻造专业解纷“金牌团队”。区司法局整合“海上枫桥”调解团、海事渔业调解法官专家组、法官指导员、网格员、法律顾问等队伍资源,不断扩大调解“朋友圈”,形成了优势互补、融合发力的多元解纷格局。发挥“仲义调解工作室”作用,提升“岸上老娘舅”调解工作软硬件实力,打响“第一渔村”“海陆联动”调解特色品牌知名度。

开良方,搭建业务指导“联动平台”。畅通村调委会、街道调委会、宁波海事法院三者点对点沟通渠道,依托“宁波海事法院莼湖诉调服务点”和桐照村、栖凤村等渔家“共享法庭”,发挥“海事渔业调解法官专家组”线上线下专业指导作用,精准把脉海上运输、水上事故处理等专业性强的重大疑难复杂纠纷争议焦点,找准“症结”、对症“下药”,推动矛盾纠纷得到依法妥善化解。截至今年8月,宁波海事法院共指导调解7次,我区人民调解组织主动对接宁波海事法院12次,并在调解外协助法院联动处置渔船破产9艘,涉及船员96人、工资金额400余万元。

强内功,深化靶向施训“提能工程”。落实分级分类培训制度,采用一对一跟班、小班化培训、集中授课、现场观摩等形式,加强对海上网格编组重点人员、岸上人民调解员等对象的业务培训与指导,切实提高隐患排查、前端预防和纠纷调解法治化水平。紧扣调解工作实际,落实分析研判制度,加强总结归纳,针对性开展法律适用、法律困惑、疑难复杂问题等方面培训,及时更新和充实海洋渔业矛盾纠纷数据库,持续提升基层调解队伍专业化、规范化水平。

2024-11-22 全链条“赋能” 多要素“加码” 高标准“升级” 5 5 奉化日报 content_185818.html 1 3 区司法局打造预防化解海事渔业纠纷“桐照模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