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城建交通环保工委:奉化拥有众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包括传统音乐与舞蹈、手工技艺与民间艺术、民俗活动与节庆等,这些是奉化人民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并传承下来的文化财富。经调研发现,我区在非遗保护和传承过程中存在许多非遗失传的风险,且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

◎提案建议

一、加强政策支持,完善保护机制。制定相应的保护政策和措施,确保这些项目的传承和发展得到有效保障。

二、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公众认知度。提高公众对非遗项目的认知度和保护意识,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同时加大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普及力度,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这些非遗项目的重要性和价值。

三、增加投入,提升非遗项目自身造血功能。引导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非遗保护,重点扶持具有领先性、示范性、创新型的非遗项目,为非遗的保护和传承提供有力的保障。

四、推动创新发展,赋予时代内涵。结合现代技术和市场需求,通过对传统技艺的改良和创新应用,将这些非遗项目与现代社会相结合,打造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化产业品牌。

五、建立切实有效并健全的非遗保护机制。明确非遗的申报认定、主体责任、传承、保护等环节,使保护政策、保护制度、保护措施和运行机制稳健运行,确保非遗的有效传承和保护。

◎区文广旅体局办理答复

近年来,我区的非遗保护工作始终以“保护优先、特色发展、文旅融合、提升福祉”为原则,坚持非遗工作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首开全省非遗IP品牌孵化先河,打造Q版“奉小布”奉化文旅IP,罗蒙集团获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雪窦山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创建成省级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奉化区入选省级“非遗助力共富”试点单位,非遗文化正不断焕发出新时代的独特魅力,主要做了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加强顶层设计,深化保障机制

一是做好制度护航。颁布《宁波市奉化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宁波市奉化区文化产业发展扶持办法(试行)》等,强化非遗保护和传承。二是保障工作资金。印发《宁波市奉化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每年安排非遗专项资金100万元,确保非遗保护工作切实落地。三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大文化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仿冒非遗文创产品、商标等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经过协商,区文化馆收回了“奉小布”非遗IP品牌。

二、守护文化根脉,打造品牌标识

一是树立非遗系统性保护品牌标杆。迭代升级非遗项目保护机制,全面开展“一份保护计划、一套完全档案、一个宣传视频、一个专题展览、一系列联创作品”的保护工作。二是擦亮“三布文化”金名片。主要围绕布袋和尚传说、奉化布龙、红帮裁缝技艺三项国家级非遗项目,讲好奉化故事。

三、聚焦梯队建设,增强传承活力

一是培育保护传承队伍。强化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梯队建设,促进以师带徒阶梯式传承人培养;开展红帮裁缝技艺中青年传承人培养工作,促进布袋和尚传说传习基地落户区第三实验幼儿园;积极推进“非遗进校园”,在各中小学开设非遗体验课程,覆盖率达50%,年均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720场次。二是增强传承发展能力。依托院校合作,开展非遗项目传承人培训。三是打造非遗人才矩阵。培育非遗创意设计人才,依托传统工艺工作站、非遗工坊、工匠工作室等,推出一批非遗主播达人,形成流量效应。

四、加快传播融合,拓展惠民途径

一是推动非遗IP集群传播。活化利用“布袋和尚”形象设计Q版动漫IP“奉小布”,推出动漫短视频“奉小布讲非遗”;奉化水蜜桃元宇宙IP“桃桃”亮相“诗画江南 活力浙江”第二届浙江省旅游歌曲大赛颁奖盛典;持续参加“少年非遗说”大赛,培育非遗“童音少年团”,推动奉化非遗故事生动传播。二是拓展惠民活动传播推广。通过主题活动、常态化公益活动和非遗进基层等形式,让非遗绽放光彩。“奉化布龙走乡串村闹新春”活动赴全区52个村送上非遗新春展演,惠及基层百姓10.4万余人次;持续开展“非遗进景区”“非遗进商区”等活动;推进非遗拥军惠民活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获评浙江省最美双拥集体。三是服务经济社会重大战略。举办“非遗在身边 文化促共富”奉化区非遗传承技艺线上推广活动,在宁波电视台三套《讲大道》栏目线上推介“奉化艺韵”传统工艺工作站,助力乡村振兴。组织宁波走书团队参加“2023全国非遗曲艺周”活动,参加“第十五届浙江•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2023浙江“非遗茶生活”传统工艺联创大赛等国家级、省市级展示展演活动,不断扩大奉化非遗的影响力。

五、挖掘生产性保护潜能,推动共富创建

一是“非遗助力共富”试点创建全速推进。以“奉化艺韵”省级传统工艺工作站和罗蒙、荣昌祥“红帮裁缝技艺”省级非遗工坊为引领,打造“红帮裁缝”“棠岙纸”“水蜜桃”“千层饼”等16个区级非遗工坊,形成传统工艺高质量发展的共富矩阵。二是生产性保护产业动能全力激发。罗蒙集团于今年成功获评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全省仅4家。开展罗蒙“红帮裁缝”省级工坊创建,每年带动就业800余人。依托曲毫茶制作技艺,推广“雪窦山”品牌,年总产量150吨,总产值8000万元,获国家地理标志荣誉。依托水蜜桃栽培技艺,奉化水蜜桃栽培面积达3.5万亩,年总产量超4万吨,带动全产业链经济超10亿元,被认定为浙江省首批名优“土特产”之一。三是“非遗+旅游”新质生产力全面提升。丰富“非遗+”业态,打造非遗主题研学游,推出“跟着‘奉小布’游奉化”、“和乐游行”布袋和尚主题研学、龙飞“奉”舞布龙主题研学、“繁花似锦”红帮文化主题研学等4条非遗主题研学路线,广受学生、家长欢迎。

2024-11-11 5 5 奉化日报 content_183873.html 1 3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