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达
近期,省级文化特派员沈姿颖赴裘村镇选拔曲艺人才,引起老年曲艺爱好者的积极响应和热情参与,让笔者不由感慨,发展群文活动不一定非得追求“高大上”,沾染着“乡土气息”的活动内容可能更适合基层“行情”。
在当天的选拔中,笔者注意到,参与选拔的爱好者们基本素养扎实,但因条件受限,以往都是利用空余时间自发聚会练习,缺乏专业的指导和训练。也正是看到了基层对群文活动的需求,沈姿颖提出用本土人才、培养本土队伍的发展模式,邀请国家级非遗项目宁波走书传承人朱玉兰赴基层授课,受到了爱好者们的热烈欢迎。
通过一场简单的选拔活动不仅让笔者感受到本土曲艺深受基层群众欢迎,而且让笔者不由地思考,在基层开展群文活动时,是不是要多沾染点“乡土气息”。首先,在内容上要多点“乡土气息”,以宁波走书为例,因其曲调丰富多彩,伴奏独具特色,内容贴近生活,词句通俗易懂,且演唱简单,在农村地区拥有广泛受众,在文艺演出中多增加此类特色地方剧种,可以有效迎合基层的审美取向。其次,是要在人才培养上多点“乡土气息”,基层中不乏有热情、有干劲的爱好者,把他们有效集结,通过专业化培养,建立起一支本土曲艺队,以本地人讲本地故事的形式,可以为游客带来更耳目一新的游览体验。最后,是人才引育要多点“乡土气息”,基层受地理位置和专业人才限制,开展群文活动阻力重重,相关职能部门要积极开展曲艺人才下乡等活动,让农村居民在家门口也能享受到和城区同质的文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