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手写健身益脑

徐国平

从个人电脑的兴起到智能手机的普及,我们进入了数字时代。屏幕和键盘主导了人们的大部分日常活动,手写逐渐减少。书写艺术也正在失去地位,我见到过不少具有高等学历的年轻人手写的中文书面材料,感到其手写能力与学历似乎不大相称。

不可否认,数字化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和效率,但同时也伴随着出现了一些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如最近有媒体指出,儿童智能手表的市场普及率达30%,但伴随着儿童近视率“狂飙”、影响学业,甚至烧伤手臂等问题层出不穷,看来数字化产品也有弊病。近日,我在一期科学期刊中,看到有些专家提出,在数字化时代,忽略手写会成为一个问题,对人类未来会产生重大影响。手写对提高大脑的注意力和灵活性,激活多个大脑区域,保持大脑长期认知健康至关重要。要鼓励在教育环境和日常生活中多用手写。

对这些专家提出的观点,我有长期实践的深刻体会。在40多年的工作实践和退休后近20年的日常生活中,可以说手写是我工作和日常生活的需要,也是一项重要技能。手写、学习和记忆之间有密切关联,手写需要积极投入,通过动手与动脑相结合,达到书写的目的,有利于健身益脑。

在过了古稀之年后,我有更多时间学习写作,从事文学创作。如回顾人生历程,寻找生活的意义;回忆国内外的旅游经历,重温旅途中的美好时光,愉悦心情。以后我又以有意义的、亲历的、熟悉的人和事为题材,先后写了90多篇文章,在《奉化日报》、《雪窦山》文艺季刊及其他刊物上发表。所有文稿我全部用手写,一篇稿子要改好几遍,有时甚至要推倒重来。这样手写的文字数量就更多了,真可以说是“笔耕不辍”。我统计了一下,近十年来手写形成的文稿已近40万字,从起草到定稿,手写的文字数量起码还要增加一倍。在手写过程中,既锻炼了手部肌肉特别是手指,又锻炼了大脑,因为在手写时,大脑不得不付出更大的注意力,提高思维的敏锐度,形成记忆,提供信息。有同学、朋友看了我的书籍文章后称赞我的记忆力真好。我告诉他们,这是我手写时脑海中“闪”出来的。因为在手写时要更加投入、更加专注,所以人生中高光时刻留下的一些生活体验和记忆,往往会在写作时在脑海中浮现,显现在笔下。

上了年纪以后,我有时还会遇到称为“暂时性遗忘”这种情况,如偶尔见到相熟的朋友,一时间竟叫不出他的名字。在写作时想到要用一段话一个词,却怎么也想不起来。好在手写稿可以涂涂改改,可以随时添加,弥补“暂时性遗忘”的不足。据有关科学资料介绍,老年人的信息储存在大脑中,缺少的是“处理器”。在手写过程中,由于与记忆有关的脑电波活跃了,恢复了失去的记忆,所以手写创作更适宜于老年人。

我将70岁后写的四本书赠给区档案馆收藏时,顺便将这四本书的手写稿也一起赠予。也许当今像我这样规整认真、字迹工整的手写稿不多,区档案馆也认为有收藏价值悉数接受。

我的手写稿通过朋友的帮助,打印后通过网络发给报社。手机成了我又一手动办公、自娱和通讯工具。我喜欢用手机摄影,早晚边散步边取景拍照,即兴题咏几句。我没有学过诗词写作,但有勇于实践的激情。随摄随吟,自由发挥。摄影、写诗也成了我手写的内容,活跃了大脑。

我以个人的实践和体会印证了手写这一物理行为与大脑认知过程之间复杂的相互关系。我认为,坚持手写对学生帮助更大,更容易记住和理解信息、读懂弄通。家长、教育工作者和政策制定者应为学生提供更多时间和资源,练习和发展手写这项重要技能,保持大脑认知健康,促进学业成功和认知发展。

2024-09-26 5 5 奉化日报 content_176595.html 1 3 坚持手写健身益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