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华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首要的政治任务,是社科理论战线必须担负起的重大政治责任。广大社科理论工作者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做好全会精神的学习宣传和研究阐释工作,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
一、内化于心,深学细悟全会精髓要义
通过全面学,深刻领会和把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重要观点、重大战略、重大举措;把握重点学,深刻领会和把握社科领域紧密相关的改革目标、要求和举措;带着思考学,深刻领会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中蕴含的世界观、方法论。“深学细悟”是宣传好、贯彻好全会精神的必备条件。如何抓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并取得良好成效,可从以下三个角度着手:一是以“需”促学。坚持党的领导,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因此,我们必须了解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方向、目标、策略、路径等,这样才能确保工作方向不偏离、工作举措不盲目,行稳致远。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构建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四梁八柱”,引领全党全社会进入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代。因此,学深悟透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提升政治素养之需,是高屋建瓴做好社科工作实际之需;二是以“讲”促学。理论宣讲是社科普及重要方式。宣讲之前要“知”,这个“知”既包括“知”习近平总书记作的工作报告内容和重要讲话精神、“知”《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所明确的目标、任务、举措等内容,也要对标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要求,“知”奉化在具体贯彻落实过程中的创新工作、特色做法。只有“内功”练好了,宣讲才会言之有物并上到更高的层次;三是以“问”促学。聚焦社科事业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矛盾、主要薄弱环节等,通过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领悟其中蕴含的逻辑方法并运用至实践,去寻求发展过程中难题或疑惑的最优解。
二、外化于行,全力贯彻落实全会精神
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又一次总动员、总部署,释放了我们党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旗帜的强烈信号,是我们党历史上又一重要纲领性文献。在学深悟透基础上,只有外化于行,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各项改革任务上来,才能真正体现其意义和价值。至于如何“行”,则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一要方向明确“行”。我们的行动不能毫无章法,必须要把思想统一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践行“真”“情”“实”“意”总要求,沿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方向和路径,有立场、有原则的贯彻落实。二要结合实际“行”。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必须要结合奉化实际、结合社科工作实际,因时因地制宜。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形式主义、“空中建阁”等情况。三要勇于创新“行”。要加强学习转化,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转化为推进社科工作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为持续推动“八八战略”走深走实,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贡献社科界的智慧和力量。
三、知行合一,切实抓好社科重点工作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必须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因此,在挑战和机遇并存的大背景下,社科界必须担负起政治责任和社科使命,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积极扛起社科担当,明确认识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努力认清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的主要任务,准确把握在改革大局中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的基本要求,在思想武装、理论研究、社科普及、阵地建设、氛围营造等方面发力,夯实基础、紧盯重点、发挥优势、建强队伍。接下来,社科联将全力以赴把全会精神落实到工作的方方面面,并着重抓好以下五方面工作:一是明确好社科工作方向和目标,做到有的放矢。始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牢记使命、锚定方向,以实际行动争当“两个确立”的忠诚拥护者、“两个维护”的示范引领者。根据《宁波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四五”规划》总体规划和部署,立足奉化,厘清思路,对未来几年的社科发展进行科学谋划,合理布局,统筹资源,推动社科工作高质量发展。二是传承好奉化人文历史优势,讲好奉化故事。通过实地走访调研等方式,不断加强对奉化历史文化的系统性研究和解读,深入挖掘具有奉化特色的文化底蕴并对区域人文历史素材进行针对性整理,以宣讲推介、融入社科精品路线打造项目等方式,在现有基础上,积极探索讲好讲响奉化故事路径,不断擦亮奉化社科“金名片”。三是围绕好奉化发展中心大局,积极建言献策。围绕全区中心工作,坚持问题导向,积极建言献策。动态跟踪好社科课题的进度、质量等,确保研究成果对奉化发展具有实际参考价值。同时,积极寻求与具备社科优势资源的高校、研究机构等单位的多方合作,通过课题合作、资源共享、集中交流研讨等方式,借力使力,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和水平。四是承担好区域社科普及之责,营造浓厚氛围。持续培育社科普及基地,为建设省市级社科普及基地打好基础。积极开展基层特色人文空间建设工作,在社区、农村、学校、企业等基层社会单元中,通过共建共享开展各类特色人文内容学习交流活动,为不同类型的人文活动提供有效载体,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以“花时间”讲社科系列活动为抓手,开展形式多样的社科普及活动,与时俱进讲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讲好全区上下在具体贯彻落实过程中,如何总结和运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用于实践,为奉化实现“跨越发展、二轮攀高”提供强劲动能的故事。五是凝聚起社科发展合力,积极寻求突破。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高水平推进社科事业为任务,充分发挥社科联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团结凝聚广大社科工作者,形成最大合力,在理论武装、社科赋能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不断强化学用转化,推动改革创新赋能,为实现区“十四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作者系区社科联专职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