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军萍
《红楼梦》为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封建生活的百科全书,因其永不褪色的文学与思想价值,值得一代又一代人去深读,去品悟。《红楼梦》阅读衍生的“红学”精深博大、浩如烟海,但针对小学生红楼阅读的研究却寥寥无几。
统编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里推荐小学生阅读《红楼梦》。基于此,笔者结合自己《红楼梦》阅读与推广经验,立足小学生认知特点,介绍红楼文学常识、分享艺术特色、链接原有的阅读经验等多种措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走近红楼。
一、激趣——走近红楼
《红楼梦》是经典中的经典,怎样才能帮助小学生打开红楼阅读之门、走近“红楼”呢?未成曲调先有情,兴趣是阅读的原动力。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导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简介文学常识,多维度仰望红楼
《红楼梦》作为经典中的经典,有着异常丰富、精彩纷呈的文学常识。因此,红楼推广阅读,从介绍《红楼梦》的文学常识开始。红楼文学常识介绍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介绍红楼的文学地位、分享红楼的阅读故事、展示红楼的名人评价。
红楼文学常识的介绍目的在于让《红楼梦》惊艳出场,震撼学生的心灵,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未见其人,已闻其声”。
(二)链接原有经验,近距离触摸红楼
1.链接课文例文:教材中的节选课文,学生一般比较熟悉。如:统编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节选的《红楼春趣》。教师通过教材课文的阅读指导,渗透基本的阅读方法,开启阅读《红楼梦》之旅,实现由“精读一篇”到“读整部书”的目标。
2.链接文艺作品:如:越剧《红楼梦》中的一些唱段——《金玉良缘》《焚稿》等,闻名于世。这些作品,教师可以有选择的引导学生拓展阅读,既可增进学生知识面,又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以上资料非常丰富,也可以在网上查询。教师导学的这些举措,可以起到先声夺人之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产生强烈的阅读愿望。
二、阅读——走进红楼
在阅读指导时,我们试图引领学生从多个角度解读文本,学生不仅要了解故事情节,更要引领学生关注文本的表达,教给学生解读文本的方法。
(一)整体导读,把握框架
《红楼梦》内容丰富,结构复杂,人物众多,考验读者的理解力、记忆力。因此,教师做好《红楼梦》的整体导读,让学生对其有个整体的感知,以降低阅读门槛,扫清阅读障碍。
1.简本起步,了解经典情节。学生的红楼阅读可以从简本开始,由简本过渡到原著。《红楼梦》的版本众多,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有儿童注音版、少年版、最后过渡到《红楼梦》原著。
2.“人物表”导航,梳理人物关系。阅读《红楼梦》难,难在理清小说人物关系。“红楼梦人物表”是个好工具,一般书上有附录,网上也很容易找到。利用“红楼梦人物关系表”,引导学生阅读第二回,就可以了解小说主要人物及人物关系;重点阅读前五回,了解全书的主要人物命运、环境背景、发展脉络。因为前五回是小说的序曲和纲目,掌握了前五回,也就掌握了全书的基调。
3.目录猜读,推测故事内容。《红楼梦》的章节目录每章两句,每句八字,提领挈纲,概括每一回的主要内容,还蕴含着巨大的信息量,写作手法别具一格。因此,小学生阅读红楼,通过章回目录的猜读,帮助学生快速了解主要事件、认识主要人物,把握小说的整体框架,还能感受语言韵味,激发阅读兴趣,对整本书阅读有很大推进作用。
(二)经典品读,感受魅力
对于小学高段学生,我们引领学生有策略地阅读红楼原著,通过经典片段的阅读指导,渗透基本的阅读方法,感受红楼的魅力。
1.结合阅读需求,取舍阅读内容。《红楼梦》的内容太过丰富,结构太过复杂,用大量的文字描绘了公子小姐的饮食起居和诗词歌赋,而学生的生活习惯跟古代贵族生活完全不一样,根本无法体验他们的生活情趣。因此,小学生红楼阅读,建议根据学生的阅读需求,取舍阅读内容。细读还是跳读,要看具体的内容。那些含义深奥的诗词、灯谜、对联、楹联、行令、骈文及一些不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情节,一般建议学生跳读。表现人物特点、故事性较强的内容,建议细读。
2.指向精彩语段,渗透阅读策略。《红楼梦》“一字一句皆文章”,内涵深邃,意蕴深长。几乎所有的语句,若细致解读,都能读出一番天地。初读者,获取表层意思;深究者,挖掘深层意蕴,各有所得。因此,红楼阅读除了一般名著阅读方法外,还必须重视文中伏笔、暗喻、对比、象征、草蛇灰线、前后照应等表达意象与解读。以《红楼春趣》中截取一句非常普通的语句“黛玉笑道:‘这一放虽有趣,只是不忍。’”为例,短短的一句话,在文中也不甚起眼,去之,也无关紧要。但是,我们去细致解读,也可以读出诸多深浅不一的理解。因此,红楼阅读,境界不同,味道各异,处处皆风景。对于小学生红楼阅读的深入浅出还要掌握一个度,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与阅读兴趣为界限,不硬塞强扭。
(三)个性赏读,增强趣味
《红楼梦》原著使用的是古代白话文,对于儿童来说,阅读起来仍有很大的难度,里面有大量生僻难懂的文字,对于小学生来说,流畅地阅读《红楼梦》是有困难的。对症下药,我们可以采用:影视导航,让体验鲜活起来;听读结合,让感受丰富起来;戏曲化朗读,让理解深入下去。
综上所述,我们从介绍红楼文学常识、分享艺术特色、链接原有的阅读经验做起,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走近红楼。通过整体导读,把握整体框架;通过经典句段的品读,感受红楼魅力;通过个性赏读,增进红楼阅读的趣味,让学生走进红楼。
作者系区岳林中心小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