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鸣骤起忆年少

应杜孟

梅雨初歇风光霁,蜕壳蝉声动天地。随着梅雨的“撤退”,沉默许久的金蝉,又在古运河畔的绿树上尽情放歌,开启欢快的“音乐会”,给市民带来不少惊喜。

金蝉,被人们誉之为夏天里的“男高音歌唱家”。每当听到这骤起的“天籁之音”,总会让我想起故乡的竹林,想起远去的岁月,想起年少时光进山入林捡蝉壳的日子。

故乡奉化九龙,群山环抱,风景如画,房前屋后都是四季翠绿的竹林和杂树林,无疑是金蝉繁衍生息的好去处。每到六七月几场梅雨轻洒后,蛰伏在山地中的蝉蛹,就会陆续“化蝉蜕壳上高枝,向日声声唱梵诗”。留下来的蝉壳,就成了慷慨的大山一年一度馈赠给里山人的“福利”。

蝉壳是一味中药材,具有疏散风热、透疹利咽、退翳明目的功效。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乡镇供销社收购站,每年都会收购蝉壳。

那时,农村家庭没有副业,收入来源单一。村民们一年忙到头,就盼着年终生产队的“分红”,人口多劳动力少的家庭,几乎年年都是“倒挂户”。赶上蝉鸣时节,不少村民会早早起床,趁队里出工的喇叭声还未响起,匆匆进山入林捡点蝉壳,换点小钱,补贴家用。年少的我用不着父母的叮嘱,便主动参与其中,未到晨曦微露,就会自动醒来,一骨碌爬下床洗把脸,就腰系竹篓、手持竹竿,往大山深处跑去。瞄着双眼,猫着腰,四处寻找蝉壳。

早上,是捡蝉壳的最佳时间。蝉通常在前一天夜里破蛹而出,把脱下的“铠甲”牢牢扎在树枝或野草上,等着成为首批进山者的“战利品”。我一般都会选择进竹林,顺着山坡迂回前行,一直搜寻至山巅。时常会听到山谷里鸟儿“恐怖”的尖叫声,平素胆小的我,这时候丝毫不会感到害怕,也许当时全身心都集中在了那些即将到手的蝉壳上。

有人说金蝉是大自然的小精灵,一点不假。蝉的蜕变轨迹极具多样性:有的蝉会把蝉壳蜕在离地面不高的竹节和野草上,很容易被发现;有的却喜欢蜕在较高的树枝上,非得爬到树上才能将其收归囊中;有的显然是成心不想让人捡走,把蝉壳蜕在树叶的背面,得翻开浓密的树叶才能捡到。可谓是“一只蝉壳树上挂,得来实在费工夫”,但我却天天乐此不疲。每当捡满一竹篓蝉壳回家,想起又能兑换到一笔现金,心里就别提有多高兴。记得几次上学迟到,也不怕被老师点名批评加罚站。

竹海绵绵,蝉鸣阵阵。漫长的夏季,其实留给村民捡蝉壳的时间并不长、机会也不多,而起早摸黑捡些蝉壳、赚点小钱的路子和办法,着实让一些贫困的家庭解决了燃眉之急。但凡经历过那个年代的里山人,都还记忆犹新。

岁月如梭,时光荏苒。掐指一算,逐梦军营,离开故乡已有48个年头。每次回到故里,看到仍挂在墙壁上的那几只曾经装过蝉壳的竹篓,虽已破旧不堪,却总会勾起我年少时的许多回忆,着实令人感慨不已!

2024-07-11 5 5 奉化日报 content_163001.html 1 3 蝉鸣骤起忆年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