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书华
糖糕是一种以面粉、白糖或红糖为原料制作的特色传统小吃,是原先宁波街头常见的老底子油炸小吃,阿拉都喜欢拿来当早餐或者点心,五分钱、一两粮票一只。午后三四点钟,摊主也会再热起锅煎炸,买主多为放学回家的小孩子。随着一声声吆喝,孩子们纷纷赶到摊头前,围着炉子,排好队,耐心地等候油黄松脆的糖糕出锅。刚出锅的糖糕,又热又甜,香脆软糯,味道交关赞。我也是这支队伍中的一分子,只要兜里有几个钱或粮票,必定会上去凑个热闹,买上一个,垫垫读了一天书早已空荡荡的肚子。
我吃过的糖糕,外形酷似“人”字模样。说起来,糖糕像极了拗弯的油条。糖糕和油条制作原理确实很像,不同的是油条是咸的,糖糕是甜的,糖糕吃起来比油条更加紧实,更有饱腹感。
制作糖糕时,师傅在面皮上淋些稠稠的糖汁,而后把面皮对折,再斜斜地切成较短的一条条,最后丢进油锅去炸。生的糖糕面胚,一旦丢入滚烫的油锅,便慢慢膨胀、撑开,从“白若凝脂”到“金黄如蜜”。双面翻动,让糖糕均匀受热,渐渐地,人字形也出来了。老到的师傅会将人字形从中间再微微挑开些缝隙,糖糕膨胀得更大了,夹在里面的糖糊也被炸透成了金黄色,犹如盛开的花朵般绚丽夺目,香气也随之弥漫开来。
刚刚炸好的糖糕,外面有一层薄薄的酥皮,裹着层被炸过的糖霜,仿佛动动嘴就能咂摸出甜滋滋的味道。老餮更爱从中间拐角处啃起,先掰开,啃人字形拐角部分,焦脆酥甜,是整块糖糕最好吃的部位,一口咬下去发出“咔擦、咔擦”声响,酥脆和香甜的感觉立刻涌到舌尖。整个糖糕外酥里松,再往下咬,却又是松软的口感,酥碎的表皮里有一个个松软的大气孔,丝丝香甜随着牙齿的嚼动弥漫开来。
吃糖糕有个诀窍,就是现炸现吃,炸好即食。因为,这样吃最能体现糖糕香甜酥脆的特点。刚出油锅的糖糕,外形立挺齐整,咬进口中,油糖烫热,嚼劲十足。久放后,就变得软塌塌,表皮不再松脆,吃起来犹如嚼冷饭团,味道就不那么好了。知道这个秘诀的食客,大多喜欢趁热吃,哪怕烫嘴、污手,也肯定大嚼特嚼。以前孩子们每次吃糖糕,手上满是油渍,衣裳也难免不落几滴油渍,任用纸巾或手帕揩擦,就是揩擦不干净。无奈,只能回家去,用肥皂洗了。至于衣裳上的油污,若是洗不干净便没了办法,只好由它去了。一旦被家里大人发现,难保不是一顿斥责,而后被告诫:“下次吃东西,可要注意了,千万不要再弄脏衣裳。”大人心疼衣服,要知道那会儿一件衣裳可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啊!
时光荏苒,糖糕的身影已渐渐淡出视线,今天,油条依然可见,糖糕的身影,却慢慢看不见了。萦绕在年长一代耳畔的吆喝声,也成了最为醇厚的宁波老底子味道的深深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