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5月至11月是登革热的传播流行季,流行高峰是7月至9月。登革热在我国主要流行于云南、广东、广西、福建、浙江等地区,具有典型的输入性、突发性。该病传播迅猛、发病率高、人群普遍易感。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更多登革热防控知识。
什么是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主要由伊蚊(俗称“花蚊子”)叮咬传播的急性虫媒传染病。登革热广泛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的百余个国家或地区,目前南美洲的巴西、阿根廷、巴拉圭等地正处于登革热高发期,东南亚和南亚国家如孟加拉、菲律宾、泰国、新加坡、斯里兰卡等地报告病例数较去年大幅增加。
登革热会人传人吗
登革热主要由“患者→伊蚊→其他人”的途径传播。人与人之间一般不会直接传播疾病。目前,传播登革病毒的主要是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在浙江主要是前者。登革热患者或隐性感染者被伊蚊叮咬后,病毒在伊蚊体内一般需经8天至10天的增殖后,才可以通过叮咬将病毒传播给人。我国人群对登革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潜伏期一般为1天至14天(多数为5天至9天),但也有部分人感染却不发病(即隐性感染者)。目前已进入媒介伊蚊密度和活跃度上升期,病毒输入后有可能会被快速传播。
如何判断是否得了登革热
登革热的典型症状是发热、皮疹、“三红”(面、颈、胸部潮红)和“三痛”(头痛、眼眶痛、肌肉骨骼关节痛)。少数严重者可发展为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导致出血、休克,甚至死亡。
如您近2周曾在登革热流行的国家或地区逗留,或自己生活与活动的社区、街道甚至城市范围内有登革热病例出现,当出现急性发热(有时可达39℃),并伴有以下一种症状,如明显疲乏、厌食、恶心等,较剧烈的头痛、眼眶痛、全身肌肉痛、骨关节痛,面部、颈部、胸部潮红时,应考虑感染登革病毒的可能,并尽快到医院就医。
生活中如何才能远离登革热
避免被蚊虫叮咬是关键。前往登革热流行区进行户外活动时,尽量选择浅色的长袖长裤,尽可能使用驱蚊剂或其他驱蚊药物,每3至4小时重复使用一次,特别是炎热潮湿的天气。此外,预防登革热还要做好以下几项防蚊灭蚊工作。
1.清理积水,清除蚊子孳生地。家中的饮用贮水缸、水培植物、花盆托、腌菜坛、饮水机的积水等,都要及时清理。水生植物要定期换水洗瓶,每星期至少1次。不光是家里,周围环境如有积水也应翻盆倒罐及时清理。
2.可以使用蚊香或电蚊香液在房间内驱蚊灭蚊,同时要使用纱门纱窗蚊帐等进行防蚊。
3.外出野营露宿搭帐篷时,要注意清除杂草、杂物,远离瓦罐、树洞等隐蔽位置,使用蚊帐时周围喷洒驱蚊药剂。
区疾控中心 董维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