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门
行为课程摘要:
幼儿园课程的构建,应当基于儿童所处的环境以及他们自发提出的需求。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应当充分考虑儿童的需求,确保课程内容与儿童的经验、能力和兴趣相匹配。
四张方桌整齐排列,格子桌布上摆放着师幼自制的纸板“火锅”,锅底贴着“番茄锅”“麻辣锅”等图文标签,靠墙的调料台上,彩纸碎片充当的葱花、香菜和红色皱纹纸做成的辣椒一应俱全。10月16日,慈溪市观海卫镇卫前幼儿园的“小镇火锅店”热闹非凡,孩子们各司其职沉浸在角色游戏中。
记者 马亭亭
通讯员 王丹丹
A
热闹的“小镇火锅店”
一场生动的角色扮演
头戴厨师帽的小厨师在“后厨”忙碌地将各色黏土搓成圆圆的肉丸,用树叶当薄薄的肥牛卷,用绿色卡纸剪出栩栩如生的青菜,光滑的鹅卵石则成了鹌鹑蛋。服务员萱萱扎着可爱的马尾辫,系着小围裙,正热情地招待着络绎不绝的顾客。
“欢迎光临!”萱萱清脆的问候声在店内回荡。
当两位新客人走进已座无虚席的店铺时,萱萱灵机一动,走到客人面前有模有样地解释:“我们火锅店今天生意很好,已经没有空桌子了,你们愿不愿意和那边两位顾客拼一张桌?”在得到肯定答复后,她熟练地引导客人入座,还不忘贴心地询问:“你们需要什么汤底?”
其他桌的孩子们也沉浸在游戏的乐趣中:有的认真地研究着图文并茂的菜单,用稚嫩的笔迹在菜单上勾画想要的食材;有的模仿着大人涮火锅的动作,夹起“肥牛”在锅里来回晃动,嘴里还发出“咕嘟咕嘟”的配音。
收银台前,小店长正认真地用小镇游戏币进行结算,并不时提醒用完餐的顾客:“给个五星好评哦!”
这间由孩子们自由搭建的临时火锅店,呈现出一派繁忙而有序的经营景象,成为“卫前小镇”游戏课程生动的实践现场。
B
“卫前小镇”游戏课程
源于生活的教育实践
这家生机勃勃的“小镇火锅店”,正是卫前幼儿园“卫前小镇”游戏课程的一个缩影。它是结合幼儿园环境特点以及观海卫镇在地文化资源,打造出独具特色的社会性角色游戏活动。
在“小镇”里,孩子们自由选择游戏主题、材料和伙伴,以角色体验为主体、生活经验为基点,模拟社会生活场景。
除了“火锅店”,还有很多特色小店从孩子们的讨论中诞生。“我们小镇得开一家关于家乡的店铺。”“那得有糕点铺啊,鸣鹤古镇的糕点可是出了名的美味。”“鸣鹤古镇还有国医馆和养生堂,爷爷奶奶身体不舒服就可以到那里看病,还能配中药调理保养身体。”说干就干,孩子们组建成不同的小组,通过项目考察、开店准备以及解决营业中遇到的问题等环节,不断反思调整。最终,养生堂、花店、火锅店、化妆店、照相馆等店铺成功搭建起来。
这些游戏内容源自三个维度:主题活动的延伸、幼儿的兴趣需求、项目活动的推进。比如,在“家乡美食”主题中,孩子们开始搭建美味糕点铺;当孩子们对街头“公牛卫莱充电站”产生兴趣时,便诞生了“卫幼公牛科技馆”。
游戏组织实施遵循四个步骤:自主讨论决定店铺内容、实践考察开启游戏准备、“问题式”启发推进游戏发展、“互动式”回想展开游戏评价。每一步都有幼儿、教师、家长三方共同参与,形成教育合力。
值得一提的是,课程还创新实施了“嵌入式”评价体系,将评价嵌入到幼儿游戏活动全过程中,通过多元评价主体、多样化评价方式,真正看见儿童、读懂幼儿、支持儿童。
C
游戏中的成长
幼儿收获的不仅是快乐
游戏中,孩子们自主探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展现了孩子们的自由、自主、合作、创造精神。
比如,在“卫幼公牛科技馆”的创建过程中,孩子们展现出惊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实地考察充电站和科技馆,到收集废旧材料制作纸壳充电桩、公牛门头;从邀请家长工程师讲解产品功能,到想出回收旧手机、开设打工区的方法应对经营问题——每个环节都是孩子们主动探索、合作解决的过程。
“卫前小镇”游戏课程的价值,在孩子们的生活中得到了真实体现。
罗瑾一的妈妈郭晶晶分享道:“自从孩子参加体验小镇游戏后,我在生活中真切地看到了她的成长。之前她做事有些随性,现在却像个小管家。”她举例,上周家庭郊游,孩子自己画了张简单的“游览图”,标出要带的零食、水杯和目的地,还分配爸爸妈妈各负责一项任务。这种提前规划和分工协作的意识,是她在游戏中需要和伙伴们一起规划、分配“工作岗位”而获得的经验。
韩欣语的妈妈俞佳璐也表示,孩子很喜欢在小镇游戏里当传统美食店老板,“现在给家人分碗筷,会像给‘顾客’递小吃那样,双手递、轻声说‘请拿好’,特别有条理。和我逛菜市场,会主动指着面粉说‘这能做汤圆’,还会跟摊主简单问价,逻辑和表达力都增强了。”
热气腾腾的“小镇火锅店”只是卫前幼儿园行为课程实践的一个片段,它所体现的儿童自主性、文化传承性与生活教育性,勾勒出了学前教育的本真模样。在这所幼儿园里,孩子们正通过亲身体验和不断探索,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成长故事,而游戏中的点滴收获,正悄然在他们生活中发芽、生长。
■专家点评
教育的回归
——看小镇游戏的“前世今生”
浙江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
宁波市李惠利幼儿园园长
林红
第一次走进慈溪市观海卫镇卫前幼儿园是在2025年的春天,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幼儿园门厅那巨大的环形空间里,呈现着一个个儿童自主创设的迷你古镇生活场。这场活动以观海卫传统文化和鸣鹤古镇的商铺为蓝本,汇集了当地丰厚的在地资源,一家家店铺鲜活而生动。
从教师主导游戏场域,孩子被动模拟学习到教师放手,幼儿主导的班级承包制,再到问题导向的民主讨论制、小组分工合作的混龄联动制,卫前幼儿园在不断探索和进阶之路上,努力守卫着“儿童是游戏真正主人”的核心理念,让教育回归游戏本质。在这里,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传授者,而是观察者、支持者和共同探索者。
卫前幼儿园的小镇游戏不仅仅是玩一个游戏,而是为儿童构建一个微缩的、可理解的、充满温情的“家乡模型”,以适合幼儿接受和理解的方式,让幼儿融入小镇生活和活动中,逐渐认识并了解自己所处的文化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