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学生生活上的“老母鸡”,学习上的“老鹰”

她传授知识播撒爱

赵琳生活照

赵老师在课堂上与学生互动。

今年是宁波市孙文英小学建校30周年,在这所蓬勃发展30载的校园里,有一位老师与学校共同成长,她就是有着近30年教龄的赵琳老师。

从四川山村走出来的语文教师赵琳,带着对教育的赤诚来到宁波,坚守三尺讲台,成了学生、家长和同事公认的好老师。

她对教学认真负责,用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堂课;她对学生温暖有爱,将细腻的关怀融入日常生活点滴;她对后辈提携帮助,以无私的分享传递教育智慧。提起赵琳老师,大家总忍不住竖起大拇指。

□现代金报 | 甬派

记者 万建刚

人物介绍

赵琳

宁波市孙文英小学语文老师兼班主任

海曙区优秀班主任

推荐理由

“赵老师是一个真心、真诚、认真的人,她没有架子,总是愿意蹲下来和孩子对话。当年轻的教师和家长因沟通不畅而忐忑不安的时候,她会分享自己的工作经验。教学上,更是没话说,枯燥的知识点经她一讲,就变得生动有趣,我打心底里佩服她。”这是搭档汪娇汝老师对她的评价。

“我家二宝也进了赵老师的班,我真是有说不出的踏实,我想我上辈子拯救了银河系吧。”这是一位幽默的学生家长的真情流露,话语中充满了对赵老师的信任。

A

从蜀地到甬城:她发现了课堂的魔力

赵琳是四川人,聊天中,她没有川妹子的火辣,更多的是江南女子的温柔。

“我出生与成长的地方,是四川的一个小山村。清晨在公鸡的啼鸣声中醒来,夜晚在阵阵竹涛声中入眠,这些小时候习以为常的片段,如今深深镌刻在记忆里。”赵琳告诉记者,因为父亲是教师,哥哥和姐姐也是教师,于是当一名人民教师成了她自然而然的事情。

1996年她从师范院校毕业,父亲鼓励她:“年轻人总要出去闯闯的,去东部沿海看看吧。”可能是父亲识破了她“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的心思,也可能是她觉得父亲见多识广,会帮自己规划一条更好的道路,于是,在父亲的建议下,她带着一半好奇,一半懵懂,在20岁那年背起行囊,跨越千山万水来到了宁波。

“初到宁波,最让我震撼的不是饮食与语言的差异,而是教学方式的‘颠覆’。”赵琳告诉记者,她30年前就领教了宁波的“卷”,“我之前在四川的学校参加过实习和见习,发现那边的上课模式还是比较固化的,朗读课文、学习生字、划中心思想。可到了宁波之后,这些都变了”。

赵琳说:“这里的课堂像‘魔法现场’,老师们带着自制教具上课,用上了初生代的PPT,像变魔术般地把知识讲得鲜活,师生互动让课堂现场热热闹闹的。此外,年轻教师身后总有一位经验丰富的师傅指点迷津,上公开课时,整个教研组群策群力,每个人都不辞辛劳。”

“原来,课堂是这样的。”从最初手足无措的迷茫到后来全心投入的执着,赵琳把对故乡的思念藏进心底,认真备课,一遍遍地琢磨教案和课堂教学方式,两年没回过一次家。

经过一段时间的消化与吸收,她的语文课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主要是有了自己的框架,教学的思路清晰了,细节处理尝试‘破圈’,学生渐渐喜欢上了我的课,我一颗悬着的心也渐渐放下了。”赵琳这样形容自己的转变。

B

从课本到远方:她教出了自己的风格

赵琳的语文课,从来不止于课本里的内容,她的课堂像个“小社会”,俄乌战争、宇树科技、DeepSeek等时政与科技热点常被她搬进来讨论。“老师如果死气沉沉,学生怎会有朝气?”这是她的教育信条。

于是,讲《威尼斯的小艇》这篇课文时,她会抛出让学生眼睛发亮的问题:“欧洲10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40多个国家,若秦始皇没统一中国,大家猜想一下,我们会面临着怎样的景象?”她希望通过类比,让孩子们有更广阔的视野和思考。

端午节前的一堂班队课上,大家说到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以死明志,成就了千古的悲壮,赵琳会鼓励学生们想办法帮助屈原走出困局。“要爱惜生命,要求存求变,生命的存在才会有更多的可能。”赵老师说,她在鼓励孩子个性发展的同时,更想让大家懂得生命的珍贵。

遇到身穿二次元服装、“颜值至上”的学生,她不会急着去反对,而是在班队课上抛出议题:“衣食无忧的日子从何而来?什么是国之脊梁?谁才是该追的星?”看着孩子们从嬉笑到沉思,她知道,独立思考的种子已在孩子们心中萌芽。

“现在讲究大单元教学、综合素养,孩子们的知识面很广,老师不学习就会落后。”即便教了近30年的书,赵琳仍保持着初入行时的敬畏,努力把枯燥的知识点讲得有趣,让学生在笑声里爱上语文。

C

从责任到热爱:

她传授知识播撒爱

“赵老师不仅课上得好,对学生也很暖心。”崔柳芳是孙文英小学党支部副书记,也是赵琳的搭档,一个教语文,一个教数学,两人配合默契。作为深耕学校管理与一线教学的“双重见证者”,崔柳芳对赵琳的付出有着深切的体会:“像赵老师这样的教育者,是我们学校三十载办学之路的‘压舱石’。她对学生的真心、对教学的较真、对岗位的坚守,早已成为‘文英精神’最生动的注脚。”

“她是孩子们生活上的‘老母鸡’,学习上的‘老鹰’。”崔柳芳笑言,赵琳的“管”与“不管”总透着智慧:学生感冒了,她默默端来姜茶;同事临时去开会,她会悄悄地顶上;就连体育课,她也陪着孩子们一起练——一年级练拍球,二年级学运球,三年级挑战投篮,四年级敢跟学长“约战”。在她的带动下,班级体育达标永远名列前茅,更可贵的是,培养了孩子们自信、敢于拼搏的精神。

当然,这份深情也换来了孩子们最纯粹的回馈。已经毕业多年的张莞萌同学,回母校来看赵老师,在给学弟学妹送上零食的同时,不忘叮嘱“请善待我的赵老师”。有的学生家里种着栀子花,花开的时候会摘一些来放在讲台上,“我想让老师闻闻我家的味道”。

“刚来宁波时,我一句宁波话也不会讲,是身边的同事一字一句地教我,我时刻提醒自己将来也要这样帮人。”如今,那个初来乍到的川妹子,早已成了能说一口流利宁波话的“老宁波”,她表示,宁波给了她成长的土壤,她想把这份爱种进孩子们心里。

30年前,年轻的她带着对教育的懵懂来到宁波,如今成了这一领域的行家里手;30年间,她从青涩到成熟,把最美的年华给了课堂,给了孩子们,这一份坚守,化成了岁月的歌、动人的诗。

2025-09-19 是学生生活上的“老母鸡”,学习上的“老鹰” 3 3 现代金报 content_236683.html 1 3 她传授知识播撒爱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