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23年,做了15年班主任,她就是镇海区立人中学的伍丽老师。伍老师的脸上总是挂着微笑,给学生的感觉是她很亲切、易接近。她是宁波市“十佳”“百优”班主任,两次获镇海区“红烛奖”,一次被评为镇海区双年度优秀班主任,也是镇海区初中语文学科带头人。她信奉“以爱滋养”的教育理念,希望教会学生们如何学习、生活乃至为人,为他们的长远发展打好基础。
刚刚送走一届初三学生,又迎来一届初一新生,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伍丽向记者回忆起了上一届学生的一个个故事。
□现代金报 | 甬派
记者 王伟
通讯员 王正
A
她让学生明白
“规则不是束缚,而是成长的助力”
2022年刚入学时,学生小Y就受到了任课老师们的关注,因为他是课堂上那个“坐不住”的孩子——总忍不住和同学讲话,比较自由散漫。
周围的同学,还有任课老师们,向伍老师反映了小Y的表现,怎么改变小Y的习惯,成了伍老师需要面对的一个难题。
没有批评和指责,伍老师一次次拉着小Y坐在操场边、走廊上谈心,像朋友般倾听他的想法,慢慢引导他明白“规则不是束缚,而是成长的助力”。
伍老师知道,孩子的改变不能仅靠老师,还需要家庭的配合,她便反复和小Y父母沟通。小Y爸爸,一位从不出席家长会的家长,被伍老师的真诚所打动,开始主动配合学校,亲子间的隔阂渐渐消融。
得知小Y是篮球特长生,伍老师便顺势鼓励他:“打球时的专注和拼劲,用到学习上一定更棒!”在这份信任与引导下,小Y的改变渐渐被人看到:他开始在课堂上坐得笔直,眼神跟着老师,遇到难题会主动提问。
2024年教师节那天,小Y红着脸走到伍老师面前,轻声说:“伍老师,您就是我心里的一束光,指引我前行,谢谢您!”
“那一刻,我感受到了教育的意义,感觉自己也被点亮。”伍老师说。
B
她用“看见”与“肯定”
在学生心里种下勇敢的种子
学生小Z的成长,藏着伍老师无数细碎的牵挂。
小Z跟着爸爸在镇海上学,妈妈远在外地老家照顾姐姐。伍老师第一次家访,看着小Z家雪白的墙壁、简单的家具,便默默地记住了这个孩子。平时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尽量不着痕迹地帮一把。
有一次,小Z生病请假,伍老师买了水果前去看望。爸爸外出工作了,小Z一个人在家,看着已经冷了的开水和桌上的剩饭,伍老师心疼发烧的孩子,便和小Z爸爸打了个电话,带小Z到医院诊疗。
上初三后,学业压力增加,小Z频繁生病,情绪也变得低落。伍老师联系了中医院的一位医生朋友,帮他诊疗;又主动和他结成帮扶对子,陪他聊学习、谈生活,一点点疏解小Z的压力。就这样,小Z平稳度过了初三时光,中考后进入了心仪的高中。
对待学习基础薄弱的小C,伍老师的选择是不放弃、拉一把。“放学后,我帮你补补课,咱们慢慢赶上去。”自从伍老师这么对小C说过后,放学后的办公室里,就总能看到两个身影——伍老师拿着课本耐心讲解,小C低着头认真记录。
为了让更多像小C这样的孩子找到自信,伍老师还牵头组织了“羽梦同行”班际羽毛球联赛活动。在紧张的初三生活里,孩子们学习之余在球场上奔跑、呐喊,释放了压力。更重要的是,一些学习不太好的学生找到了自己的闪光点:有人擅长组织,有人懂得配合,内向的小Q则设计出了独一无二的羽毛球联赛Logo。
当小Q站在领奖台上,抬起头,露出微笑时,伍老师知道,这份“看见”与“肯定”,在孩子心里种下了勇敢的种子。
C
人手一份开学福袋
让孩子们感到“被重视”
迎来送往,是老师们的常态。尽管这已经是伍老师所教的第1400多名学生,但新学期,她依然用一种仪式感,让孩子们感到“被重视”。
伍老师为班级每个学生定制了开学福袋,上面印着“前程似锦”等祝福语,里面装着带有时间标记的学校徽章,和一本特制的记事本,记事本前面写着伍老师对同学们的祝福。“送他们记事本,希望他们重新开始,重新去书写自己的初中三年。”伍丽说。
第一堂课,伍老师以“用心”为主题告诉大家,“老师会用心去做每一件事,也希望同学们用心去做每一件事”。
新学期伊始,伍老师还在熟悉每个学生的特点,不过有些好的做法,她会延续下去。比如,已经进行了10多期的“益起学”公益助学活动,是面向家长的沙龙,伍老师希望以此为平台,家校携手共同育人。
启智润心,乐教爱生。从教20多年,伍老师从未把“优秀”挂在嘴边,却用一言一行诠释着教育的温度——她让迷茫的学生找到方向,让困境孩子感受到温暖,让平凡的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