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两米长的混凝土试件旁,弯着腰,拿着笔,专心致志地在试件上画网格线……7月29日上午,宁波工程学院(风华校区)结构工程实验室里,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王鑫豪和马纪伟不停地忙碌着。而在学校另一头的实验室,同样来自土木工程专业的方楠正在用工业废渣认真调制着混凝土。
这个暑假,王鑫豪、马纪伟、方楠等“00后”研究生选择泡在实验室里,与钢筋水泥、数据图表为伴,在实验室灯光下绘出自己青春的另一重底色。
□现代金报 | 甬派
记者 吴正彬
实习生 史无虑
通讯员 刘新文 韩玉
A
“在实验室忙碌
心里才踏实”
炎炎夏日,宽敞的结构工程实验室里虽不比室外酷热,但由于没有空调,加上必须全程佩戴安全帽,忙活了没多久,王鑫豪和马纪伟的额头上就沁出了细密的汗珠。
“实验是从去年6月开始构思的,今年年初完成了方案设计,5月开始浇筑试件,按规定试件浇筑完成后要等28天才能开始实验,预计整个实验做完得8月底了。”作为一名准研三学生,王鑫豪的脸上写满干劲,也挂着焦虑,“担心实验进度跟不上,更担心实验失败影响自己写毕业论文。有时候想多了,连觉都睡不着。”
只有在实验室里忙碌时,王鑫豪的焦虑才有所缓解。虽然目前实验还处于前期准备阶段,但他的心早已沉浸在那些混凝土试件里,每天早上九点开始,他和师弟马纪伟的身影总是围着那些试件转,打磨、刷漆、画网格线、贴应变片……
实验准备过程中,王鑫豪和马纪伟遇到了不少挑战,比如贴应变片环节,就非常考验眼力、体力和动手能力。“由于构件是架在墩子上,我们只能躺在地上,用一种很别扭的姿势来操作,贴完一个构件得花一个多小时,如果贴歪了还得重来。十个构件,要花不少工夫。”他坦言,这样的脏活累活夏天干起来更辛苦,“但男生嘛,就要吃得了这些苦。”
相比两个大男生,看似文静的方楠,在实验的“硬骨头”面前,那股韧劲儿丝毫不落下风。这位研究绿色低碳混凝土的准研二女生,最近正为一组浇筑失败的试件发愁。“这已经是连续第三次重来了,”她望着实验台上的模具,眉头微蹙,“每一步都像是在闯关。”从精细的原材料制备到小心翼翼的浇筑成型,整个过程充满了体力和精力的双重消耗。最费劲的是拆模具,有时螺丝太紧了怎么也拧不开,只得“搬救兵”。
实验中的意外更是家常便饭。王鑫豪曾遇到构件浇筑时出现孔洞,只能后期修补;方楠的实验所用工业废渣品位低,致使混凝土性能指标多次不符合预期,不得不反复调配;马纪伟刚开始协助师兄做实验时,因对实验缺乏了解没少出错。“科研哪有一帆风顺的,最后的成果肯定是从一次次挫败中诞生的。”王鑫豪的话道出了三人的心声。
B
“不是不想放假,是时间不等人”
“不是不想放假,是时间不等人。”王鑫豪的这句话,也是很多暑期留校学生直面的现实,尤其是准研三学生。“明年就要毕业了,暑假结束后各种事情还很多,如果等到开学再来做实验,很可能会来不及。”王鑫豪解释道。
对王鑫豪而言,暑假是平衡科研与未来规划的关键期。作为新研三学生,他面临着毕业论文和就业的双重压力。“后面要考公、找工作,时间会很紧张,趁暑假把实验做完,能安心点。”他透露,同专业很多同学都选择暑期留校,有的跟着老师做项目,在烈日下跑工地,有的像他一样泡实验室,赶实验进度,“大家都蛮拼的。”
准研二的马纪伟则把这次暑假当成“预习课”。“明年就要开始做自己的毕业论文了,现在跟着师兄多学点,对自己肯定有好处。”他坦言,刚开始接触实验时完全摸不着头脑,光是识别各种设备就花了很多时间,“课本上的名词都很抽象,只有亲眼见过、亲手操作过才更有把握。”
方楠的暑假坚守,则源于实验的特殊性。她研究的工业废渣低碳混凝土,需要反复测试不同配比的混凝土性能,“这种实验周期长,暑假每天做一点,持续地去积累,才有希望早点出成果。”
C
能为社会带来点什么,就很值得
“我们做的这些研究,如果将来能应用在合适的工程上,那我们的努力就值得了。”王鑫豪一边检查着钢筋混凝土试件,一边向记者介绍,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性能优越,但是成本高,而再生混凝土(RAC)相对价格低且更加环保,他研究的技术正是将两者结合起来使用,进行优势互补,“比如把这样的技术应用于合适的结构部位,能够降低工程造价,而且更有助于环保。”
王鑫豪的研究中使用到的再生混凝土,正是方楠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她告诉记者,用工业废渣替代部分水泥制造低碳混凝土,既能减少固废污染,又能提升经济效益。一想到自己的研究将来能助力低碳环保和社会发展,她就觉得自己应该竭尽全力把每一个实验做好。
谈及自己的专业,三位“00后”的情感复杂而真实。“说实话,土木工程专业确实挺苦的。”王鑫豪直言,身边也有同学中途转专业,但他话锋一转,“既然学了,就要把它学好,不然对不起自己。”马纪伟则觉得专业虽累,但只要能为社会带来点什么,就很值得。方楠的感受更细腻:刚开始觉得女生做这个太费劲,现在觉得能在男性居多的领域做出成绩,或许更有意义。
对于这些土木工程专业的学子来说,科研就像浇筑混凝土,需要慢慢来,时间到了,自然会有想要的强度。而这个夏天的坚守,终将成为他们人生道路上最坚实的“养护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