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思政巴士第二季·走进绿水青山的世界”最后一站来到奉化区西坞街道,来自宁波四中、宁波职教中心学校、甬江职高以及奉化多所小学的学生们带着求知的目光,探寻这片土地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奥秘。在宁波市战略性蔬菜保供基地与蒋家池头村,科技与生态的共生、党建与民心的凝聚,共同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
□现代金报|甬派
记者 张亮
实习生 朱秋彤
种菜的技术含量,很高
步入占地593亩的宁波市战略性蔬菜保供基地,科技的力量扑面而来。
在未来蔬菜馆门口,宁波奉化蔬菜保供基地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绮早已守候,在他的讲解下,同学们一览农业+科技的魅力。
沙培种植大棚内,吊藤西瓜如艺术品般悬垂生长,根系深扎于白色椰糠基质包——这种由椰子外壳加工而成的环保载体,既节水又透气,能让作物生长更高效。技术员轻触手机APP,智能灌溉系统便精准为作物“解渴”,水流直达根部,避免浪费。监测大屏上,实时跳动的温湿度、土壤二氧化碳含量数据,如同为土地装上了“智慧大脑”。
“这里的管理效率让人惊叹!”同学们的目光被AI运输小车吸引。这辆小车沿着轨道滑行,扫描二维码后便自动将货物运往指定区域。全国首创的太阳能温室系统,不仅节能降耗,更让农业生产摆脱了时空限制。
以前应季而作,现在,通过科技模拟出植物生长的环境,餐桌上的蔬菜种类因此更为丰富。科技在这里加持的,不只是生产效率,而是重新定义现代农业的图景。
是村庄也是景区,很美
基地流转周边土地3000余亩,直接吸纳村民就业,让村民从“田间劳动者”转变为“产业工人”,钱包也因此鼓了起来。而且,蔬菜基地的运营还催生了农家乐、民宿等新业态,激活了整个乡村的经济生态。
“原来乡村振兴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增收数字!”甬江职高的同学看着在田间忙碌的身影,真切感受到土地生金的力量。而旁边蒋家池头村的实践,则为这一逻辑增添了生动注脚。
蒋家池头村是一个省3A级景区村庄,慈孝公园与党建广场相映成趣,“壹伴咖啡”“和美餐厅”等餐饮品牌焕发新活力。
已到饭点,村委会里,专为老人开设的“和美食堂”正在开饭,在这里,75岁以上老人每人每餐仅花4元,还有志愿者上门给行动不便的老人送餐。村党支部书记陈伦为大家介绍了这个已运营8年的老年食堂的运作方式。随后,书记助理沈爰孝带同学们了解了村庄的发展历史。奉化区教育局教研室德育课程部主任谢旭霞和她的团队,也为此次“思政巴士”设计了精彩课程。
老人们满足的笑容,小溪边玩耍的孩子,还有那甜甜的吊藤西瓜,一幅幅真实的图景,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同学们心中有了具体的画面。宁波市第四中学学生张晨妍感慨:“书本上的理论,在这里成了触手可及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