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古村凭啥吸引游客?

7月25日清晨,“思政巴士第二季·走进绿水青山的世界”系列活动继续开展,来自海曙区古林镇中心小学、宁波市鄞州职业高级中学和宁波第二技师学院的近50名师生共赴慈溪市沿山生态共富专线。

“今天的线路中藏着两个会变魔术的地方——鸣鹤古镇把清清河水变成了‘聚宝盆’,方家河头村让老房子和古樟树变成了‘摇钱树’。”主讲老师、宁波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张帅帅的开场白点燃了同学们的好奇心。

□现代金报|甬派

记者 马亭亭 张培坚

实习生 朱秋彤

鸣鹤古镇: 老建筑焕新,一湖碧波成美景

大巴停靠在白洋湖边的鸣鹤古镇,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师生们被眼前的美景深深吸引。然而,眼前这一湖碧波,并非天生丽质。“以前湖水会发绿发臭,就像感冒了一样。”张帅帅老师的话让同学们惊讶不已。

那么,治愈的“药方”是什么呢?答案藏在湖边不起眼的小站里——水质自动监测站。它如同24小时在岗的“湖泊医生”,每小时精准“把脉”水温、透明度、PH值等关键指标。随后,同学们领取了检测试纸,化身“小小水质监测员”,亲手测试,感受科技守护的力量。

漫步湖滨绿道,脚下是专业的跑步道,旁边是自行车道。“看,那就是浙江省桨板公开赛举办的地方。”张帅帅指着开阔的湖面介绍。赛事带来的不仅是运动员们展现的精彩,更有人气与收入,观众、游客纷至沓来,他们住进古色古香的客栈,品尝地道的农家菜,村民的“钱袋子”自然鼓了起来。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保护生态,最终是为了让百姓生活更美好。”张帅帅老师道出了古镇建设的真谛。

走进鸣鹤古镇的中街历史文化街区,“微改造、精提升”的理念无处不在。曾经的银号(旧时银行)、崇敬堂(国医馆)、彭公祠(廉洁教育基地),在精心修缮后,变成了飘着咖啡香的书吧、展示中医文化的国医馆……老宅院在保留历史韵味的同时,成为文化体验和休闲消费的新空间。

张帅帅总结道:“这就是‘文脉+生态’的振兴密码,让老建筑‘活’起来,文化传承下去,经济价值自然涌现。”

方家河头村: 古村新貌,两株老樟树成地标

大巴驶入绿意盎然的方家河头村。方氏宗祠、刺史第……一栋栋承载着数百年历史的文保建筑静静矗立。以前有人觉得它们破败不堪,想拆掉,但实际上,这些老房子见证了历史的变迁。

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人们用同样的木头、同样的工艺替换腐朽部件,让古建筑“延年益寿”而非“改头换面”。走进方氏宗祠的偏房,老房子的厚重感加上新业态的活力,混合成了独特的“致富香”,这令同学们啧啧称奇。

村中兰屿公园南首,有两株树龄约500年的古樟——鸳鸯樟,成了村里的一大景点,“鸳鸯樟下到一到,相敬如宾同到老……”张帅帅念起了当地的民谣。这美好的寓意吸引着无数年轻人前来打卡许愿,古树成了带动乡村旅游、婚庆产业的“金字招牌”,诠释着生态资源的文化附加值。

宁波市鄞州职业高级中学24工业机器人班的学生陈珂楠深有感触地说:“古村依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致富理念,传承地方文化,开发富有地方特色的民俗,生态致富在这里有了具象化的呈现。我们要切实保护一草一木,同时也要运用所学知识,讲好家乡的‘生态文明’故事,在传承中不断创新。”

从鸣鹤古镇驶向方家河头的路上,张帅帅组织起了知识问答和趣味辩论。“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主要指哪种生物?A. 兔子 B. 草 C. 狮子?”——“草!”同学们响亮回答。

基础认知题、环保实践题、生物多样性题、生态系统题、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题、趣味互动题……大巴车内,智慧碰撞,笑语不断,大家在轻松的行程中收获了知识,这趟穿行于绿水青山间的旅程,将书本上的“两山”理念,变成了触手可及的生动实践。

2025-08-05 3 3 现代金报 content_228619.html 1 3 古镇古村凭啥吸引游客?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