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伴随着盛夏的蝉鸣,30余名来自奉化居敬小学、宁波第二技师学院、海曙中学等学校的中小学生,在宁波市四眼碶中学老师陈家晶的带领下,走进奉化区莼湖街道章胡村,开启了一场奇妙的寻“味”之旅。
这是“思政巴士第二季·走进绿水青山的世界”第五讲的活动内容。
□现代金报 | 甬派
记者 张志龙
实习生 莫云娜
桃园里有很多“秘密”
正是吃水蜜桃的季节,奉化的水蜜桃闻名遐迩,师生们第一站就来到了婵姐桃园。
桃园里一片翠绿,一个个黄色的纸袋挂在翠绿的树丛中。“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要给桃子套袋吗?”本次思政巴士授课老师陈家晶问。
“为了防虫子偷桃吃。”“套了袋子,小鸟就不知道里面是桃子。”“防止灰尘落在上面,保证桃子干净。”孩子们一个个抢着回答。
婵姐的桃园种植了黄金水蜜桃、蟠桃、良方、玉露等品种。同学们在体验采摘、包装的过程中,还发现了果园的“致富密码”——果树认养制。挂着领养牌的桃树由客户认购,婵姐负责日常照料,成熟后直接寄送。“认养模式让今年的桃子销量翻番呢!”婵姐笑得比蜜桃还甜。
孩子们跟着婵姐采摘桃子的同时,助教老师周泽甬带着一组学生开始研究果园土壤。
章胡村背山面海,桃园所处的位置早年是一片滩涂。“很多人说,海边的水果特别甜,这会不会和海水有关系呢?”陈家晶老师介绍,敢于尝试的婵姐在果园管理中,每年增加了一到两次的海水浇灌。
“根部表层土壤PH值是8,偏碱性;往下深入10至15厘米的PH值6.3,开始偏酸性。”周泽甬老师边测量边向同学们解释,PH值5至6比较适合果树生长。“表层土壤偏碱性,可能和之前浇过海水有关。”
“原来海水也可以用来浇果园,真的想不到。”宁波第二技师学院学生吴博文说。
测一测水蜜桃的“甜度”
走出婵姐的果园,同学们来到了位于章氏宗祠的海洋展馆,在章胡村网格员吴娟的带领下,走进蓝色的海洋世界。
章胡村历史底蕴深厚,章、胡、董三姓聚居,保留半农半渔传统。“下饭呒告,三碗鱼烤”“老蟹还是小蟹乖,小蟹打洞会转弯”“黄鱼咕咕叫,虾潺开口笑”……在渔村谚语和歌谣中,章胡村一幅百年来半农半渔的图景展现在师生们面前。
吴娟介绍,海洋经济是章胡村的支柱产业之一。海带养殖,苔菜、奉蚶、牡蛎,都是当地的特色。“奉化有名的千层饼里,就有苔菜。”
本次思政巴士的第三站,是一场别开生面的移动实验课。助教老师周泽甬带领同学们用光学糖度仪,测量不同品种桃子的甜度。居敬小学的杨启航和夏菡悠同学,分别用亲身品尝和仪器测量,在蟠桃、黄金水蜜桃、良方和玉露四个品种中挑出了最甜的一个。
来自宁波第二技师学院的章子贤、朱鸿侃同学还现场模拟为章胡村的水蜜桃进行直播带货。
从田间地头到市民口中,水蜜桃要走过一条漫长的路。那么,如何让这条路走得更顺利?同学们展开了一场头脑风暴,有的建议打造当地品牌ID,有的提出降低价格薄利多销,还有小朋友建议给水蜜桃画上可爱的笑脸,换上更漂亮的包装……
陈家晶老师总结道:“章胡村的‘甜’,是自然的馈赠,是农人的匠心,更是科技与传统的交融。”这场三线并进的思政课——地理溯源探生态,历史文脉寻根脉,生态农业看发展,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少年们心中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