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娃娃抓起”她点亮了孩子们的艺术梦想

朱静带学生排练。受访者供图

朱静老师的美育实践,源于一颗敏锐而博爱的“发现之心”。她深知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光芒。她总是能在喧嚣中捕捉到微小的声音,在泪水中看到坚持的力量。

1981年出生的朱静,已从事舞蹈教学工作20余年。因为她,许多学生从舞蹈表演中汲取了自信与力量;因为她,许多学生实现了自己的艺术梦想。

□现代金报 | 甬派

记者 林桦

●人物介绍

朱静

海曙区集士港镇中心小学

音乐老师

●推荐理由

每当临近宁波市中小学生艺术节,海曙区集士港镇中心小学的舞蹈房灯光总是最后熄灭的。月光下,朱静老师的身影伴着一群舞动的精灵,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不仅教孩子们跳舞,更在孩子们心里种下美的种子,用汗水浇灌,用信念守护。

A

零基础选拔苗子

为他们量身订制舞蹈计划

学习舞蹈,要从娃娃抓起。每年9月,一年级新生入学后,朱静就会在各个班级里“选苗子”。如果有热爱跳舞、想学习跳舞的孩子,朱静就会邀请他们进入舞蹈队,很多学生也因此走上了专业的舞蹈道路。

小杨,一个毫无基础的普通女孩,一年级开始便在朱老师的悉心栽培下练习跳舞,天赋与热爱被点燃。六年级时小杨面临人生抉择,正是朱老师基于其出众身体条件与对舞蹈的满腔热忱,坚定建议她报考艺校。

小杨进入艺校后,朱老师一直鼓舞她向更专业的艺术院校冲刺。如今,小杨已是北京舞蹈学院的大二学生,舞蹈彻底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

“我招的孩子大部分是零基础的,很多孩子受不了辛苦,会自动退出,因此舞蹈队的成员流动性比较大。有人走,有人来,舞蹈队常年保持在40个学生左右。”朱静说,舞蹈队的孩子们付出了很多努力,为了不让他们的努力白费,她对每个孩子都给予了很多的关注。

为了让孩子们尽快掌握舞蹈的基本技能技巧,从周一到周五,每天上完音乐课,无论疲惫与否,她都雷打不动地进舞蹈房进行训练。为了每次训练的高效高质,她认真研究每个学生的身体柔韧性、身体力量、舞蹈情绪情感表现和技巧的接受能力,并针对每个孩子不同身体条件,进行一对一指导。有时,一个动作反复训练几十次、上百次,直到孩子完全掌握动作要领。

“很多人认为,学艺术的都是家境殷实的人,其实并不是。小杨就来自一个很普通的家庭,我带的学生也大多家境普通。”朱老师希望所有热爱舞蹈的学生都有机会接触舞蹈,实现自己的舞蹈梦想。

B

舞蹈和戏曲两手抓

牺牲休息时间检查动作要领

为了让学生有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朱老师平时除了上音乐课、带学校的舞蹈社团,还承担了戏曲社团的训练任务。她从全校选拔出25个孩子作为队员,配合戏曲老师。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她和学生家长共建了微信群,既让家长了解学生的训练情况,又能让她了解学生课后的自主训练情况。无论是舞蹈社团还是戏曲社团,无论每天训练多辛苦,她都会在微信群检查孩子家里的练习,对视频第一时间进行点评给予指点,进一步提高孩子训练效果。

朱老师认为,学习舞蹈需要天赋,更需要努力。而她也总能从孩子们的汗水与泪水中,看见他们对艺术的执著与热爱。

多年前,在排练经典戏曲《穆桂英大破天门阵》时,一个高难度的起跳动作让一个女孩练到泪流满面,却倔强地不肯出声,只任泪水“啪嗒啪嗒”落下来,这份无声的坚韧瞬间击中了朱老师的心,在平时训练中给予了这个孩子更多的帮助。

如今,这个女孩已投身戏剧行业。那个流着泪练习动作的小女孩,终于站到了更高的舞台。

C

在舞蹈中磨砺韧性

她排练的节目屡屡获奖

2024年,朱老师带领学校舞蹈队以一支《渔舟悠悠》惊艳四方,一举夺得浙江省一等奖。另一支舞蹈《鱼·嬉》也获得了宁波市、海曙区中小学生艺术节一等奖的佳绩。这耀眼光芒的背后,是三个月里每日近三小时高强度训练的汗水结晶。每一次比赛与演出,都是她与孩子们共同用心雕琢、展现艺术之美的珍贵旅程。

训练中,朱老师需要无数次亲身示范动作技巧,常常累得声音嘶哑。临近比赛,她曾一边挂着点滴一边指导排练,奔波于医院与舞蹈房之间。正是这份近乎执拗的“韧劲”与“拼劲”,赢得了孩子们和家长的信任。

在朱老师的教育理念中,通过舞蹈培养孩子的团队精神和意志力是最重要的。她常对孩子们说:“一个人不来,舞蹈就排不下去。”舞蹈的协作性,无声地塑造着孩子们的责任感与集体意识。她更深知“学习舞蹈很辛苦,但也是培养意志力的时候”,这份在舞蹈中磨砺出的“韧性”,将支撑孩子们面对未来人生的各种挑战。

家长们也非常认可朱老师的教育理念。401班兰陈熹妈妈表示,她女儿小学二年级时进入了朱老师的舞蹈社团,到现在快三年了。孩子从体能、艺术表演力、时间管理上都有了显著的提升,“她既操心孩子们的专业训练,又不忘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学习。周末及寒暑假,她全身心投入,与我们协商安排时间进行集训,以提升孩子们的舞蹈功底。对于孩子们的日常练习打卡,即使时间再晚,她也如同批改作业般,逐一过目并细致点评。”这位妈妈感慨,孩子们能遇到像朱老师这样专业素养极高且全身心投入教学的老师,实属幸运。

朱老师的敬业精神,也得到了同事们的钦佩。“我和朱静老师同办公室,都是音乐老师。音乐课上,她总能以独到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孩子在音乐的世界中找到乐趣。社团课上,无论是日复一日的常规训练,还是赛前加练,她都以专业和负责的态度指导学生,鼓励他们不断进步。”章可欣说,朱老师用认真和奉献做好音乐教育,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教育者的责任和担当。

2025-07-01 3 3 现代金报 content_221838.html 1 3 从“娃娃抓起”她点亮了孩子们的艺术梦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