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宁波300多名名优骨干教师会聚一堂,共同迎来“践行教育家精神·名优教师在行动”主题活动。这既是一次教育家精神的宣讲会,也是宁波特级教师带徒、名师工作室建设和甬城教育名家培养工作的总结与启新。
举办此次活动,旨在凝聚教育领航者的力量,推动甬城教师队伍建设迈向新高度,为实现教育共富、促进区域教育协同发展注入新活力。
□现代金报|甬派 记者 王伟
名优教师队伍,5年扩容72%
近年来,宁波以“强师计划”为抓手,推动名优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在规模增长上:名优教师队伍5年扩容72%,形成新秀-骨干-名师-特级-国家名师的“金字塔”结构,每千名学生拥有名师数量从1.2人提升至2.8人;
在质量突破上:名师团队斩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9项,开发精品课程2300余门,其中78门入选“学习强国”教育专栏;
在辐射带动上:53个名师工作室覆盖281所学校,开展跨区域教研1.2万次,带动的乡村教师优质课获奖率提升47%。
跨区域带徒,名优教师在行动
践行教育家精神,需要凝聚教育领航者的力量。近年来,宁波教育通过特级教师带徒的薪火相传、名师工作室的协同创新、教育名家工程的示范引领,构建起多层次、立体化的名优教师培养体系。
“特级教师跨区域带徒活动”作为我市教师队伍培养的特色品牌项目,自1991年9月启动以来,历经34年发展历程,不仅搭建了宁波教育薪火相传的重要桥梁,更成为宁波市名优教师专业成长的孵化平台。本次活动公布了第12届特级教师带徒活动中,高中地理组等11个学科组被评为优秀学科组,929名学员(含基地学员、丽水舟山学员)经考核合格,132名学员被评为优秀学员。
2024年-2027年第13届特级教师带徒活动已经开启,由139位特级教师担任导师,遴选578位特级教师带徒学员。26个中小学(幼儿园)(基地共同体)被评为宁波市特级教师协会第7届“学术基地”。
名师工作室也是宁波教育创新的实践平台和教师成长的孵化阵地,活动表彰了刘永永等11个优秀名师工作室。2025年3月,新一轮名师工作室已经启动,李秀蕾等104人成为新一届宁波市名师工作室的主持人,朱意等1046位成为宁波市名师工作室成员。
甬城教育名家培养工程,是宁波最高层次的教师培养工程,旨在打造一支师德高尚、理念先进、教学卓越、风格鲜明,并在全国具有专业影响力的教育家型教师队伍,从而推动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目前,首批43位甬城教育名家培养对象顺利结业,第二批甬城教育名家培养对象60人已经确定,培养工程于今年4月正式启动。
活动中,特级教师带徒的导师代表——北仑中学党委书记李明,优秀徒弟代表——镇海蛟川书院校长施云锋,做了主题分享。
名师工作室优秀主持人代表——余姚市泗门镇中心小学党总支书记刘永永,分享了自己工作室的做法。
宁波市奉化区岳林中心小学党总支书记刘善娜,则作为第一届甬城教育名家培养对象代表,分享了“做深一个有用的课题”等实践与思考。
践行教育家精神,他们这样做
教育的本质在于点燃心灵的火焰,而教育家精神正是这火焰的源头。活动中,宁波市教育家精神宣讲团成员的两位成员——宁波行知中等职业学校党总支副书记、副校长黄百央,海曙区广济中心小学党总支书记黄铁成,分别带来了《总有一条路可以抵达心灵》《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广济底色》的宣讲。
从教34年的黄百央,与大家分享了三个小故事。故事中,有面对中学生情感的班级智慧管理法;有面对孤儿凝聚家校社力量助其成长的使命与温暖;也有汇集名师、名医、名匠等社会资源,组建情感教育共同体,点燃学生信仰火花的宽广之路。
在黄百央的故事中,情感教育,总有一条路可以抵达心灵。
小学教育的真正意义是什么?这是黄铁成不断叩问自己的问题。“康强的体魄、纯洁的心灵,蓬勃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根基。”黄铁成说,为此,十多年来,他牵头联动专业医疗机构,实施“小太阳生命健康课程”,还全方位改革学校的运动会和日常体育活动,带头坚持校长晨练行动,带动骨干教师和家长、学生一起科学晨练……
新时代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在哪里?黄铁成认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应该在真实的问题情境和亲身的探究过程当中深入体验、培养。于是,广济中心小学在十多年的探索中形成了人文的“读游经典”和科学的“玩创相融”两个品牌,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谋划未来,改革再出发
当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已进入深水区,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期盼愈发迫切。肩负着“自身发展”与“示范引领”双重使命的名优教师,如何持续焕发活力?如何将教育家精神转化为引领辐射带动的具体行动?市教育局副局长王飞在讲话中既充分肯定了宁波教师队伍取得的一系列成就,也希望大家直面挑战,对标找差距,在剖析问题中找准方向。
为进一步推动名优教师队伍建设全面升级,王飞提出了谋划未来的三个方向:
一是激活内驱力,构建“阶梯式培养+动态化考核”新机制。要进一步优化 “新秀—骨干—名师—教育家型教师” 四级递进体系,每个层级设置差异化发展目标和阶梯式培养计划;要实施动态考核机制,破除荣誉“终身制”惰性,形成“能上能下”的良性循环,确保名师队伍 “一池活水”。
二是强化辐射力,打造“协同化引领+数字化赋能”新平台。要城乡共进,以“名师乡村工作室”推动资源精准下沉;要校地协同,以“高校+名师”打造教育发展共同体;要数字赋能,构建“云上名师”智慧辐射网络。
三是凝聚向心力,完善“荣誉激励+社会认同”新生态。要构建“精神+物质”双激励体系;要打造“个人品牌”孵化平台,提升名师社会影响力。
王飞说,面对“双减”深化、课程改革、数字化转型等攻坚任务,名优教师要敢于“揭榜挂帅”,奋勇先行。教育局将全力搭建“成长舞台”、压实“责任讲台”、铺就“荣耀台阶”,让名优教师“发展有空间、引领有舞台、贡献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