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竹编是否做成数字化文创产品?”“我们能否运用AI技术开发‘古城守护者’数字盲盒?”……5月11日,宁波慈城古镇的不少居民与游客遇到了一群青年“创客”,他们走街串巷调研访谈,在古镇里探寻创业商机。
原来,这群年轻人是来自宁波财经学院创业管理(长城商学院)专业的大学生,他们正参加“青春慈城·创业周末”竞赛活动,挑战用专业所学在48小时内探寻商机、整合资源,找到符合比赛要求的创业机会,并形成完整的创业方案。
□现代金报 | 甬派
记者 林桦 通讯员 傅歆童 徐凯阳
“创意很新颖,但我们还要考虑运营成本,对文旅淡旺季的经营策略还应细化。”
“本地农产品配送一定要考虑运输损耗,要有风险控制预案。”
“场地预算不用那么多,慈城镇有很多创业孵化政策。”……
除了有同学们的主动探索创新,慈城镇和宁财院联合派出的创业导师团还从市场定位、目标客群、盈利模式和创业政策等方面为大家的项目“把脉问诊”,让许多团队逐渐把碎片化的想法变成了可执行的计划,使项目方案在思维碰撞中迭代升级、臻于完善。
“我们将打造慈城古镇沉浸式‘剧本杀’,让游客以角色扮演形游古镇、品文化”“我们计划在古色古香的老城里开发中草药茶饮,打造出独特的慈城IP”……有了前期精益求精的资源挖掘和整合,宁财院大学生们在路演舞台上都表现得格外自信,他们旁征博引、侃侃而谈,为古镇创业“出谋划策”,不少好点子、好创意也让评委们拍案叫好。
据本次活动负责人、宁财院长城商学院副院长刘传亮透露,今年涌现出古城AR导览、无人机监测救援、AR技术植入慈城非遗体验等创新方案。他介绍,此次活动还在慈城现场开展了商业模式画布设计、路演技巧特训等环节,催生出了新一轮创新硕果。
创业管理专业大一学生伍紫云也深有感触:“贴近实战化的赛事和专业化的培训,让我检验了所学专业知识,还掌握了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创新创业资源整合的具体方法。”
“我们通过校地协同打造48小时创业挑战,让学生们在实践调查中识别创业机会、在通力合作中形成创新创意,既增强了他们在商业模式设计中的实践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提高了他们对国情社情的洞察力,实现了专业实践与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双向奔赴,打造了学生满意且受益的高质量课堂。”宁波财经学院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赵迎军说,下一步学院还将积极联动更多社会资源,紧扣人工智能时代人机协同创新创业的新趋势,不断优化教学形式,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持续擦亮全国首个“创业管理”本科专业金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