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讲故事” 让思政课“活”起来

课例展示。

4月10日、11日,宁波市2025年学校思政一体化“真理的味道·阿拉讲故事”品牌建设暨德育研训活动在北仑泰和教育集团举行,200余名来自宁波市和新疆库车的中小学思政课老师齐聚一堂,一起探讨如何“讲故事”,开启了宁波思政教育的一次创新实践之旅。 □现代金报|甬派 记者 马亭亭 张志龙 通讯员 胡维

课例展示+名师点评 思政课“以小见大”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劳模。”研训活动中,北仑区泰河学校教育集团任晨晨老师带来了一堂小学班会课《学习劳模精神 逐梦榜样引领》。

任老师选取了大家熟悉的全国劳动模范、宁波舟山港桥吊司机竺士杰,从他立志成为“一根有梦想的烧火棍”切入,通过观看视频、小组讨论、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们运用劳模品质,提高解决生活中诸如打扫楼梯、提高体育成绩等实际问题的能力。

“传统印象中,认为讲故事就是用生动的语言口述一件事情,其实,讲故事的方式有很多种。”浙江省特级教师、奉化区实验小学正高级教师俞芬点评说,一场讲座是讲故事,一部电影是讲故事,新闻报道也是讲故事,无论以哪种形式来讲故事,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以小见大。“课堂中的小,就体现在打扫楼梯这样的环节设置上。孩子身边共性的问题,拿出来在课堂上讨论,孩子们感觉很有兴趣,很有价值,讨论自然也非常热烈。”

本次研训活动以“课例展示+名师点评”的形式进行,通过多维叙事方式赋能课堂,每一个课例展示都是经过精心打磨的优质课程,涉及道德与法治课(思想政治课)、心理健康教育课、班会课等6节课。课后都有即时的专家点评,既有实践细节又有理论提升,引发在场教师的深入思考。

如何讲好故事?专家名师纷纷支招

讲好思政课不简单,因为要塑造的是学生的思想,如果讲不好,课堂就会很抽象、很空洞、很枯燥、很乏味,难以入脑入心,教育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专家讲座环节,宁波市内名优教师一起探索如何用宁波故事讲活真理、用身边叙事滋养心灵。活动更是通过名家领航共研共进,特邀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章乐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院院长班建武教授等专家带来高品质的学术报告,与一线教师共话德育一体化实践路径。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课程部主任、省初中道德与法治教研员李荆说,思政课老师要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故事,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讲好现实故事,增强思政课的时代性。

对于“思政课要如何讲好故事”这个话题,李荆分享了“三招”:一是趣化教学内容,讲好故事能够让教学内容更加有血有肉,让抽象的理论更加浅显易懂,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活化思政道理,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把道理讲清楚、讲透彻、讲生动十分不容易,需要讲究方式方法,把抽象的道理转化为鲜活的例子,更接地气。三是转化教材语言,从政治话语、理论话语向生活话语、大众话语转换,能够极大增强教学的亲和力和感染力。

她还特别提出:“在教学实践中,有的人存在一种误区,即认为故事讲得越多越好,甚至用讲故事取代理论教学,这显然偏离了思政课的根本。因为故事是载体,讲故事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感悟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扎根宁波挖掘资源 打造“阿拉讲故事”品牌

两天的研训活动中,师生共叙红色记忆、共话家国情怀,让思政课“活”起来,让德育“暖”起来。参训学员们表示,这是一场有深度、有温度、有力度的研训活动。

“一节节课例、一场场讲座让我受益颇丰。老师们立足宁波本土,用宁波本土人物故事活化课堂。这种根植地域文化的教学创新,既彰显了思政教育的生活温度,又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注解。”参训学员、慈溪市润德小学教师朱雨馨说。

据了解,从2024年开始,宁波市教育局就逐步推进“四明传习”大思政工作品牌打造工作,以讲好传统文化故事、讲好红色故事、讲好榜样故事和讲好宁波故事为支点,通过构建“追・光”计划、“00后”青年学生理论宣讲、大师“金课”评选以及“宁波思政大地图”等四大版块,逐步推进打造大思政工作品牌。

作为“四明传习”大思政工作品牌的子品牌,“阿拉讲故事”思政教育品牌扎根宁波大地,充分挖掘宁波的阳明文化、藏书文化、港口文化、“四知”精神等,以及各行各业的典型人物、优秀代表先进事迹,把它们作为思政教育的“活教材”。同时还有各区(县、市)、各学校开展的具有各地各校特点的德育工作、思政工作品牌,携手推动宁波思政教育从“育分”走向“育人”,从“课堂”走向“生活”,共同构成具有宁波特点的思政工作品牌矩阵,将“阿拉讲故事”打造成宁波思政教育“金名片”。

2025-04-15 3 3 现代金报 content_208739.html 1 3 “阿拉讲故事” 让思政课“活”起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