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科幻作家星河走进鄞州区东钱湖镇中心小学,为五年级同学带来了一场阅读分享。该校老师还当着他的面,上了一堂他的科幻小说导读课。老师的讲解是不是他原意?星河会怎么回应?
□现代金报|甬派 记者 张志龙 通讯员 施虹宇
分享科幻文学,现场互动不断
星河分享的题目是《时间足够你爱——科幻文学与影视》,他给同学们梳理了历史上重要的科幻作家、文学、影视作品。从1818年第一部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到火星系列,再到如今大火的AI,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互动不断。
“你们知道为什么人类这么关注火星吗?”星河提问,台下举起了一只只小手。“因为火星刚好在太阳系的宜居带上,它可能成为第二个地球。”“火星和地球的倾斜角都是23度左右,火星上还存在过水的痕迹。”“火星还有大气层,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孩子们回答。
科幻作品的想象,是人类进步的重要指南。讲座中,星河专门提到了法国科幻作家凡尔纳。“凡尔纳的作品中,不论是《环绕月球》还是《海底两万里》,很多当时想象的技术,现在已经实现了。”
关于人工智能,星河介绍,机器人这个概念提出也不过100年,现在它已经从捷克作家卡雷尔·恰佩克《罗素姆的万能机器人》中走入我们的生活。而我们常说的安卓,其实是19世纪法国作家维利耶在《未来的夏娃》中提出的,原意是“人形机器人”,“很多人觉得机器人就该长得像人,其实是受了科幻作家影响,特别是人工智能机器人。”
当着作家的面,导读作家作品
讲座开始前,东钱湖镇中心小学张鲁维老师,当着星河老师的面,上了一堂星河作品《炸进时间漩涡》的导读公开课。
这是星河根据自己真实带娃经历写的一本科幻小说,用父女不同的叙述口吻,交错讲述一场惊心动魄的时间保卫战。父女两人在时间城的历险中磨炼意志,叩问灵魂,感悟人生。
张鲁维老师以封面和目录阅读切入,通过分组阅读最喜欢的章节,引导学生绘制拯救线路图、带着问题去阅读、记录科学术语,引导学生如何进行深入的阅读。
当着作家本尊的面讲解他的作品,星河在讲座中特别为这堂导读课点赞。
“作家写作,是一个带有直观感受的描述,作家本人也不一定完全了解全部领域。就像街头艺人平衡表演很棒,但他可能不懂物理原理。而物理学家不会表演,却可以做好力学分析。”星河提到很多人拿中高考题目去找原作者作答,这样做的参考意义其实不大。“现在国家提倡科技,语文课上讲科幻作品阅读,只要按照语文学习的规律来,老师完全可以放心大胆地讲。”
师生同堂聆听,提升科学素养
“星河老师,你写作时那么多题材是怎么来的?我经常写不出来。”互动环节,501班的曹安之同学提问。
“我觉得你首先要学会观察,没有仔细的观察肯定写不出内容。第二是阅读,很多经验不可能通过观察获得。我写科幻,我也没有去过太空,没有见过外星人,所以通过阅读吸取先进经验非常重要。”星河回答。
本次讲座,是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承办的甬上教育讲堂之“名家有约”第17期,也是2025年的第一期。它以知名作家、文化名人、行业名家作为主讲人,开设阅读鉴赏、文化阐释、人生经历等方面的讲座,提升青少年学生的人文素养。本次邀请科幻作家星河,正是发挥名家效应,引领宁波市青少年深入主题阅读尤其是科普阅读的重要举措。
现场除了东钱湖镇中心小学的五年级学生,还有60位鄞州区的语文老师。鄞州区教育学院金晓润老师说:“未来大门已经敞开,作为小学语文老师,能够师生同堂聆听科幻作家的分享,是共同提升科学素养,收获成长的宝贵时刻。”
从科普阅读出发,东钱湖镇中心小学林晨惜同学获得了2024年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四眼碶小学陈语哲建立了“小汤圆”家庭动物园、史晟扬家中有个小小科普角……越来越多的孩子收获来自科普阅读的果实。前来参加培训的邱隘实验小学陈逸凤老师表示:“科幻作品,它源于生活,又基于一定的科学知识,就像一扇通往科学的大门。像星河老师的这些作品,可以拓展孩子们的想象的空间,也能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