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至15日,一场充满温情与智慧的教育交流活动——“幸福巴士”之“强教有我·甬云牵手·赋能成长”主题活动在浙江省丽水市云和县举行。此次送教活动依托浙江省山海协作平台,由宁波市学生成长指导工作站市直属一站与慈溪二站联合开展,旨在为云和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助力学生成长。
□现代金报 | 甬派 记者 马亭亭通讯员 施吉章 严利文
现场拆解班主任常见的沟通困境
活动伊始,一场干货满满的讲座为云和的教师们送来知识盛宴。宁波市教科所原所长俞冬伟教授在讲座中强调,教学与科研应相辅相成,青年教师们要“走出生活圈,迈向学术圈”,将日常教学中的点滴经验转化为研究成果。他以国家级层面获奖的生动案例为引子,深入浅出地讲解了课题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面对班主任工作中的沟通困境,德育特级教师黄百央以“家校矛盾中的情绪管理”为例,通过情景还原与角色扮演的形式,现场拆解了班主任常见的沟通困境,让老师们身临其境地感受沟通的微妙之处。“心”网格成长导师的“暖心六法”更是成了老师们的“宝藏技巧”。
云和中学的梅振华老师深有感触地说:“上周处理家长投诉时,我还在为自己的慌乱懊恼,今天在讲座中看到这个方法,以后遇到类似情况心里就有底了。”
在心理辅导课上,专职心理教师楼晨梦与云和县的教师携手开展“同课异构”,为山区学生带来别样的课堂体验。
楼晨梦将心理学概念转化为生活化比喻,如将情绪调节比作照顾庄稼,让学生们在熟悉的场景中轻松理解抽象知识。课堂上的绘画、游戏等非语言表达与体验式互动环节,以及案例选择和实体教具,都充分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弥补了山区孩子口头表达较弱的不足。活动中,宁波市教科所研究员徐晓虹教授点评道,课堂让学生在沉浸式学习中洞察自身情绪、化解心理困惑,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点明了方向。
云和县古坊小学的李烨婷在课后说:“通过楼老师这堂课,我学到了怎样正确地处理情绪,可以听音乐、做运动,甚至可以适当地吃点零食!”
在个别咨询区域,几名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敞开心扉,诉说着自己的困惑与烦恼。老师们耐心倾听,用专业的知识和温暖的话语为他们答疑解惑。
家长沙龙聚焦青春期沟通问题
在家长沙龙环节,慈溪市文锦书院校长黄慧玲聚焦青春期沟通问题,为家长们剖析了家庭教育中的痛点。
她指出,权威式沟通失效、青春期叛逆困扰以及家长角色认知偏差等问题亟待解决。针对这些痛点,黄校长建议家长们建立“倾听—协商”的沟通模式,弱化控制欲,与孩子平等对话。慈溪市上林中学胡亚挺老师则提出了代际认知差异加剧导致沟通模式亟待更新、学业压力与心理健康的失衡、数字化时代的亲子关系疏离和家庭角色转变与边界模糊的挑战等四个现状,通过分析痛点表现背后的深层原因,提出相应的提升方向和对策措施。
家长沙龙还突破性地将与个案咨询结合,形成“问题暴露—策略输出—个性解决“闭环。古坊小学周亦和妈妈在参加沙龙后感慨道:“原来孩子喜欢玩手机不能简单粗暴地指责,得先找原因,我以后得学着多倾听孩子的想法。”
此次“幸福巴士进云和”送教活动,通过多元形式的交流与互动,在宁波、丽水两地教育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让两地的教育工作者们在交流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不断深化山海协作,推进校家社高品质协同育人,共同探索师生同行、亲子共进的教育新生态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