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至3月2日,ZSTL浙江省第十六届中小学生乒乓球联赛(晋级赛)暨小学组总决赛在浙江仙居举行,经过4天激烈角逐,鄞州乒乓小将表现出色,斩获多个奖项。
鄞州区钟公庙中心小学在小学组总决赛中,获男子团体冠军、女子团体二等奖,其中督辰谦同学夺得小学组男子单打冠军。
鄞州区应麟书院包揽(晋级赛)初中组男子、女子团体冠军。
宁波市第七中学获得(晋级赛)初中组女子团体一等奖(第三名)。
此前,获得全国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单打冠军的黄友政,正是由鄞州区钟公庙中心小学培养输送。鄞州乒乓屡屡出彩的背后,是否有规律可循?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现代金报 | 甬派
记者 钟婷婷
通讯员 姚震 蔡微波
天赋+热爱
助黄友政、崔锦澄成长
2月19日,2025年乒乓球亚洲杯赛事中,黄友政在首轮比赛中以3:1力克日本名将张本智和,为本次赛事赢得开门红,也让更多人关注到了这位年仅19岁的宁波小将。尽管在2月22日的四分之一决赛中,黄友政以3:4不敌中国台北选手林昀儒,无缘四强,但他在赛场上展现出的拼搏精神和战术水平令人印象深刻。
黄友政出生于2005年,三年级时为接受系统训练,转入鄞州区钟公庙中心小学,两年后被选入八一乒乓球队。
在该校乒乓球俱乐部负责人何鑫荣眼里,黄友政是一名天赋型选手。
“他虽然起步晚,但灵敏性高、打球灵动。三年级过来训练,两年时间就拿到了全国冠军。能获得如今的成绩,除了有天赋,当然还需要热爱。他在睡觉的时候,都会把球拍放在枕头边上。” 何鑫荣在接受采访时说。
崔锦澄,是黄友政的小师弟,小学毕业于钟公庙中心小学,目前就读于鄞州区应麟书院,如今已成长为宁波青少年乒乓球领域的一颗新星。在本次ZSTL联赛中,他所在球队荣获(晋级赛)初中组的男子团体冠军。
崔锦澄从5岁开始打乒乓,已累计获得全国、全省47个赛事冠军,连续7年获浙江省冠军。去年,崔锦澄成功入选全国“新时代好少年”,是宁波市唯一入选的学生。
相比天赋,崔锦澄更是个刻苦型选手。一个简单动作就要练习成千上万次,一天10小时高强度训练,他从未抱怨过。无论严寒酷暑,他总是第一个到训练场,最后一个离开,严格完成每日的训练任务。因为对乒乓球的热爱,他拼尽全力。
深耕体育教育
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在鄞州区众多小学中,钟公庙中心小学乒乓球特色显著。这所学校自2013年引进乒乓球项目以来,培养和选送到省内外的优秀队员已经多达20余名,其中包含黄友政、华磊、崔锦澄等。经过10多年实践,学校已形成一条畅通的乒乓人才输送渠道和完整的队员梯队。
2024年12月,鄞州区钟公庙中心小学挂牌成为宁波市青少年乒乓球训练基地。
走进钟公庙中心小学,会感觉到浓厚的乒乓球运动氛围。
体育馆二楼680平方米的乒乓球馆内,20多张乒乓球桌一一铺开,可以同时容纳100多名球员打球。每天下午2点半到晚上7点,球员都可以在这里进行专业训练。在体育馆一楼,还有一个同样规模大小的乒乓球馆,这是学校为四点钟课堂、拓展性课程提供的练习场地。
钟公庙中心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张易说:“我们学校已基本实现每个孩子会打乒乓球,形成‘班班有球队、人人会乒乓’的运动氛围。我们是在普及乒乓运动的基础上,选拔有运动天赋、热爱乒乓的孩子,助力他们走上专业道路。但是,不是每个选手都适合走职业路线的,我们学校更加注重体教融合,只有处理好学训矛盾,才能让学生、家长安心投入训练。”
此次赛事,应麟书院包揽了(晋级赛)初中组男子、女子团体冠军,引发关注。据应麟书院乒乓球队负责人张帆老师透露,该校球队独创的“动态压力训练法”——通过实时模拟比分变化锻炼心理素质,成为本次夺冠的“秘密武器”。
优异成绩的背后,是学校深耕体育教育的长期积淀。张帆说道:“除了固定训练时间,队员还可以利用体育课、大课间到乒乓球室练习,这背后是我们学校对体育教育的重视。另外,我们学校乒乓球校队采取家委会负责制,通过家校联手,做好后勤保障和监督工作。”
家校联手的方式让不少随队家长见证了孩子们的成长,他们感慨道:“孩子加入球队后,不仅球技进步,时间管理能力和抗压能力都显著提升。”
相比之下,宁波市第七中学的“先天条件”就没有那么好了,不过这所学校十分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校乒乓球队负责人张小军老师坦言:“我们周边的小学少有乒乓球特色,所以很难把队伍梯队组建完善。目前学校乒乓球队女子4人,男子5人。队伍组建源于有多年乒乓球训练经历的学生,希望初中继续训练。乒乓球作为全民运动,在条件上我们还是能满足的,而且我们学校十分重视学生个性化发展,所以愿意为有需求的这部分学生搭建平台,争取更多参赛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