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曾昊溟
研究性学习活动,涉及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等领域。
人与自然方面,如我校2009届校友史寒朵(北大本科、斯坦福博士后)所作的《镇海中学校内景观水水质调查》,更多采用了实验、取样等方法。史寒朵的同学蔡乐当年领衔过《镇中校园植物识别与分布探究》,如今,蔡同学已从斯坦福博士毕业。
“人与自我”方面,如我校学生课题组——阳光行动小组通过网络和现场访谈等方法,对宁波、温州、台州、丽水四市共131名高中学生的父母和344名高中学生进行了调查(以问卷调查方式为主),所作的《中学生亲子关系调查》被媒体报道。
除了课题研究,很多学生传承了自己喜欢的小发明、小制作。如我校高三创新班黄赢涛和高二创新班王一林等完成的《超电容电池双供电手电筒》获浙江省第五届中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成果评比一等奖。翁晶莹《蓝牙车载免提装置语音传输过程中回波和噪音消除》获“明天小小科学家”提名奖,其发明专利被一公司50万元买断。
还有另一类是社会活动类项目,我们利用研究性学习活动的选修课——《高中生领导力开发》来深入学习、实施。我校的《帮助弱势群体项目——镇海中学“刺梨花”爱心助学项目》经过现场展示、答辩,荣获第三届全国中学生领导力和创新力大赛特等奖(现场第一名),该项目后成立了镇中爱心助学社,已历七年,开展了“爱心课桌椅”计划、完成150名贵州贫困留守儿童的结对帮扶等一系列活动,央视为此进行过专题采访并播出。
同学们可以从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开始,自主选题,然后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查、实验、专家或普通访谈、个案研究等方法开展研究,得出结论。它一般采用小组合作研究,学生一般由1-6人组成课题组,聘请有一定专长的人(如本校教师、校外人士等)为导师。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各有独立的任务,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各展所长,协作互补。
研究性学习结果的形式多样,它可以是一篇研究论文、一份调查报告、一件模型、一块展板、一场主题演讲、一次口头报告、一本研究笔记,也可以是一项活动设计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