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中小学生正热火朝天赶着寒假作业,但一场由AI引发的教育焦虑正在悄然蔓延。媒体报道,有家长发现,孩子在偷偷用AI工具完成寒假作业。有家长表示,“前几天我查看儿子的作文本时,发现里面有两篇作文不像是我儿子能写出来的,就问他怎么回事,他承认是Deep Seek写的,他照抄了下来。”
(2月13日《西安晚报》)
各类AI工具加速井喷,这种井喷,既是能力端的井喷,更是应用端的井喷。Deep Seek短短数日,就完成了用户破亿的壮举。这股浪潮中,未成年用户的参与,在整体层面并无太多的存在感。然而在个案维度,穿透到家庭内部场景下,与之相关的“争议性使用”,还是激起了不小的波澜。最近,不少媒体都关注到了“寒假作业AI化”的现象。无论是语文写作还是数学刷题,“AI一下,答案立现”,照搬照抄的孩子不在少数,面对技术冲击,家长们心情复杂。
寒假作业AI化之说,也许不免有夸张之处,可是其所指向的问题或者说趋势,确乎是存在的。表面来看,其带来的直接冲击,是学生们偷奸耍滑,绕过了现有的“作业系统”。家长们的担忧,很实际也很具体,比如说害怕孩子们会因此“滋长惰性”“放弃思考”“荒废学业”云云——毕竟中考、高考的考场上是不能用AI的,这是“终极的游戏规则”,从根本上决定了日常的课业训练,还是要着眼于发展孩子们“赤手空拳”的能力。
AI对教育的赋能,可以有N种方式,“替学生做作业”,无疑是最需要警惕的用法之一。对此,顺着家长监护、系统隔离等路径,想必不难找到技术性防范策略。而更难化解的,其实还是思想认知上的误区与混乱。如今,大众群体中,存在着一种显而易见的“AI崇拜”甚至可说“AI皈依”,一切“唯AI是从”:凡是AI说的、做的、输出的,就都是对的、高级的;凡是AI能“代劳”的,就都是没有意义、需要被革命的……AI重塑了心智,是非对错,因之模糊。
在某些奇谈怪论中,有人大拿寒假作业AI化说事,简单粗暴地批评现在的作业重复率太高、套路化太明显,并煞有介事地呼吁“作业要改革”。如此这般,简直是倒反天罡。过去,“抄作业”天然是错误的、可鄙的,如今AI式“抄作业”,却被描述成了“拥抱先进性”“需要去适应”,这种“双标”充斥着故作高深、混淆视听的虚伪。AI赋能,戏剧性地赋予了反智者以悍然的底气。AI的大旗下,庇佑了多少庸众与妄人?
要敢于承认学生用AI抄作业是错误的,更要敢于实事求是,针对性地提出规则堵漏的治理建议!此前,教育主管部门就发文下线了“惰化学生思维能力、影响学生独立思考、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搜题App”,而各类短视频、网游、社交平台也被要求建立健全“青少年模式”,就此而言,通用的大模型,自然也不能回避责任、置身事外。
然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