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三届阿联酋扎伊德总统传统医学和替代医学奖颁奖仪式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举行。宁波大学新药技术研究院首席科学家、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顾问刘新民教授获得第三届阿联酋扎伊德总统传统医学和替代医学奖——中医药研究杰出科学家奖。
这份荣誉对刘新民来说,是实至名归。自参加工作40年来,他把所有精力投入两件事上——送中药“上天”和“出海”,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
□现代金报 | 甬派 记者 王冬晓
通讯员 郑俊朋 陈俊铭
送中药“上天”
发展独具特色的航天中药
刘新民是国际上最早将中药用于航天应激损伤防护的专家。
1992年,他和时任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现中国航天员中心)副总师陈善广教授等一起,以“中药在航天飞行中应用前景”为题,发表了国际上第一篇航天中药文章。
30多年来,他和陈善广一起推动航天医学和中医药相结合,取得了许多具有重要影响的科研成果。构建了高度自动化、体系完整、功能完善,基于小动物行为实验的航天脑功能研究和航天脑健康中药研发技术体系。
在这个研究过程中,他们从30多种中药中,发现了多个对航天应激神经功能损伤有良好保护作用的中药候选品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航天中药研究方向。
刘新民教授全职加入宁波大学后,在宁波大学新药技术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赵玉芬和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先后组织了神舟十二号到十六号的黄精、黄花菜、浙贝母、浙麦冬、微藻和土壤微生物的“上天搭载”和航天育种。其中,由宁波大学选送的浙贝母种子,先后两次完成了航天搭载,目前正在海曙区章水镇进行育种栽培。“这项工作为培育新型高产优质浙贝母,发展我国原创的太空中药育种奠定了基础。”宁波大学新药技术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2024年12月,由刘新民教授牵头,包括宁波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中国航天员中心、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等国内著名机构联合完成的“面向航天应激认知损伤防护中药药效评价技术体系建立及应用”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推中药“出海”
致力于中医药国际化
推动中药“出海”是刘新民职业生涯的另一大工作重心。
1998年—2003年,在阿联酋工作期间,他就帮助建立了阿联酋卫生部国家草药研究中心,促成3个中药在阿联酋成功注册,获得了阿联酋卫生部国家草药研究中心、中国驻阿联酋大使馆的高度评价。
作为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顾问,刘新民教授应世界卫生组织邀请,协调组织完成了《世界卫生组织草药-药物相互作用技术文件》的起草、讨论和修改工作。2021年,正式由世界卫生组织出版发行,为世界各国安全有效地应用传统药物提供了技术指南。
刘新民先后主持和承担了多项国家中医药重点科研专项、欧盟FP7框架中医药领域项目。牵头组织在卢森堡、葡萄牙和巴基斯坦等国家建立了三个国家级中医药合作中心。推动葡萄牙教育部在葡萄牙Minho大学设立“食药资源博士学位点”,帮助巴基斯坦卡拉奇大学建立了国家级实验动物中心,为巴基斯坦培养了多名传统药物青年人才。
2020年,刘新民任联合主任的中国-巴基斯坦中药合作中心在巴基斯坦国家临床研究中心成功完成了金花清感治疗新型冠状病毒传染病多中心临床研究。这是第一个在中国以外的国家级临床研究中心完成了中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传染病的临床实验,良好的临床实验结果获得了中巴两国大使、巴基斯坦信德省卫生部高度重视,中巴两国国家级媒体给予报道。
2020年,刘新民教授和赵玉芬院士,联合巴基斯坦科技部原部长、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Atta院士,伊斯兰合作组织常设部长级科技委员会(COMSTECH)秘书长、世界科学院副院长Iqbal院士联名提出的《基于中国空间站的巴基斯坦药用植物研发合作》提案,获得了国家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中巴双方大使馆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2023年2月,巴基斯坦药材种子自中国空间站成功返回并交还给巴科学家,被中巴双方誉为“国际合作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事件”。次年8月刘新民获得巴基斯坦总统公民奖。
“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提升传统中医药服务于我国航天事业的能力和水平,融合我国航天医学成果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是我一直以来努力工作的动力。”刘新民相信,在宁波和宁波大学这块重视国际化人才、重视科技成果转化的沃土上,一定会续写航天中药研究和中医药国际合作新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