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主持人
记者 钟婷婷
特邀科普老师
张殷宸
宁波市气象服务中心
气象学博士
今年的12月21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
冬至这天,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对北半球而言,是一年中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冬至不仅是自然上的转折点,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古人看来,冬至代表着阴阳交替,即将阳气初生,寓意着新的开始,所以历来是重要的传统节日。在宁波,讲究冬至回家团圆,祭祀祖先,吃番薯汤果等传统食物,氛围不亚于过年,所谓“冬至大如年”。
在天气方面,民间常说“晴冬至烂年边”,或者像宁波老话所说的,“清爽冬至邋遢年,邋遢冬至,清爽年”,说的是如果冬至天气晴朗,那么到过年的时候,就可能会出现较多的雨雪天气,导致道路泥泞,显得邋里邋遢的,反之亦然。这样的民间俗语说得对吗?到底靠不靠谱呢?宁波市气象服务中心的专家用气象观测数据来一探究竟。
我们选取市区(鄞州站)1990/1991~2023/2024年冬季的数据,结合降水量和日照时数将天气分为晴、雨(包括雪)、阴三种类型,统计各年冬至和春节当天的天气,以及加上前一天、后一天的三天总体天气。
从统计表中可以看到,34个冬季中,完全符合冬至当天是晴(阴雨)且春节当天是阴雨(晴)的其实只有9次;如果按三天总体天气来看,符合的也不过16次,占比约47%,接近于随机的概率,并没有统计上的显著性。所以,如果把“晴冬至烂年边”的俗语用来预测宁波的天气,就“不太靠谱”了。
我们知道,每年冬至日期相对固定,在12月21日到23日之间,但春节日期变化幅度就很大了,冬至到春节相隔日数少则30余天,多则50余天,差异这么大,俗语难免失效。不过,还是能从中挖掘一些信息的。挑出符合俗语的16年看,我们会发现这些年冬至和春节相隔日数偏多,其中有11年的日数多于平均值(约45天),也就是说,冬至和春节隔得久一些,更容易出现晴雨相反的情况。这其实与大气的周期性振荡有一定关系,偏多的相隔日数与大气长波的更迭周期相近,冬至时如果是高压脊控制的晴朗天气,过年时有可能就变为低压槽影响下的雨雪天气。
另一方面,还可以看到,符合俗语的16年中,“清爽冬至邋遢年”的情况达到了11次,明显多于“邋遢冬至清爽年”。从总体上看,过年出现晴天特别是连晴的情况也是明显偏少。这种现象也能用气象学解释,冬至和春节虽然都是冬季的节日,但其实大气环流模式已开始转变,冬至时大气环流主要是大槽大脊的形势,容易出现冷高压控制下的晴朗干燥天气;而时间推进到春节,形势有时会逐渐转为小槽小脊,同时春节时已近冬末春初(特别是符合俗语的春节偏晚),暖湿气流开始活跃,冷空气也逐渐转为东路,携带更多水汽,频繁冷暖交汇下,过年的确容易“邋遢”。这可能也是为什么更常说“清爽冬至邋遢年”,而相反的说得少。
综上可知,“晴冬至烂年边”或者“清爽冬至邋遢年”在特定情况下是有一定依据的,可以说是长期观察而来的经验之谈,不过要想拿它来预测天气,就不太靠谱了。有了现代气象学的发展,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已逐渐代替俗语农谚,特别是近年来预报准确率已大大提高,能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生活了,俗语农谚具备的则更多的是一种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