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同学们多读书 敢于表达自我

茅奖得主刘醒龙 走进浙大宁理

刘醒龙(右一)在浙大宁波理工学院。通讯员供图

本报讯(现代金报|甬派 记者 王冬晓 通讯员 卢帆)在历史的洪流中如何找寻自我的真相与位置?近日,茅盾文学奖得主刘醒龙来到浙大宁波理工学院,与师生分享他的创作心得,还有他对文学与人生经验的独到见解。

刘醒龙是中国作家协会小说委员会副主任、湖北省文联名誉主席,主要作品有《凤凰琴》《分享艰难》《圣天门口》等。多部作品被译成英、法、韩等多国语言。

分享会上,刘醒龙回顾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和写作道路。从20世纪50年代出生,他经历了不同的人生阶段:从工人到文化馆工作人员,再到兼职写作,最终成为职业作家。刘醒龙娓娓动听地分享了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他强调,人生经验在写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无论是个人经历还是时代背景,都是作家创作的重要源泉。

在谈到写作与人生经验的关系时,刘醒龙说,人生经验是写作的基础,但并非所有的经验都能直接转化为作品。作家需要通过深入的思考和提炼,将生活中的点滴经验转化为具有深刻内涵和独特视角的文学作品。他以早期作品举例说明,即使是普通的、每个人都经历的生活场景,也可以通过深入挖掘与细腻表达使作品变得深刻、有内涵。

刘醒龙还分享了自己的写作心得和体会。他认为,长篇小说之所以能够在漫长的创作和流传过程中保持其魅力,除了作家在写作之前要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文学经验外,还需要在作品中建立起一套专属于该作品的人物、地理环境和时代背景等经验。这些经验共同构成了作品的独特魅力,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被深深吸引和感染。

互动环节,有同学问“如何抓住生活中的细节进行写作”,刘醒龙表示,细节是写作中的无价之宝,作家需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感受力,将细节转化为作品中的亮点。

关于阅读,刘醒龙建议同学们要多读书、读好书,通过阅读来拓宽自己的视野和知识面。关于写作,他鼓励同学们不要害怕失败,要敢于表达自我。

2024-11-08 鼓励同学们多读书 敢于表达自我 3 3 现代金报 content_183349.html 1 3 茅奖得主刘醒龙 走进浙大宁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