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游 别变了味

上个周六上午,陈琪睡到了自然醒。周末,她打算和娃爹难得享受两人世界,去周边放松游两天。“和娃分开旅行,太香了!天气很热,但心情很好。娃送进夏令营,省心省事,不用管饭管作业,血压也稳稳的。”这个暑假,不少家长放弃了亲子游,而选择和孩子分开旅行,偷得浮生半日闲,各自充电,各自精彩。

(8月13日《钱江晚报》)

暑假带娃旅游,不仅能够增进亲子关系,还能为孩子的成长带来多方面的积极影响,因此成为许多家庭的刚需。但是,父母煞费苦心,精心准备,满心期待,却不料孩子 “不领情”“不买账”,旅程结束直呼“没意思”“以后再不想和老爸老妈旅游啦”!本应是一段充满欢乐与收获的美好时光,现实中却常常变成一场“家长苦心,孩子扫兴”的尴尬之旅,这其中反映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亲子游中,造成孩子们“体验感”差,除行程安排不合理、忽视孩子的兴趣和认知水平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承载了太多“学”的成分。很多亲子游,带有强烈的功利性,“寓教于游”的动机,展露得淋漓尽致。试想,如果去南昌,就要背诵《滕王阁序》;如果去杭州,就要背诵《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如果去绍兴,就要背诵《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恨不得通过这场旅行来提分,这哪里还是旅游?分明是在旅途中上课,难怪孩子们“不领情”“不买账”。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游学并不是在旅途中教学,而是诉诸沉浸式的体验与自发式的感悟,更多是在自然的探究、人文的研究中,增长见识,这种视野、阅历、心境的积累,很多时候是潜移默化的。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亲子游不应该功利化,而应回归“游”的本意。

亲子游的本意,无非就是以孩子的需求为导向,陪伴孩子成长的一次旅程,其体验是家长轻松、孩子开心。可喜的是,有家长开始反思和醒悟,他们放弃了亲子游,孩子游孩子的,家长游家长的,分开旅行,给成长更多的空间,这也是一种理性的选择。其实,亲子游本身没有问题,关键是怎么看待它,赋予其怎样的定位。回归 “游”的本意,卸载“学”的压力,才能让亲子游收获美好时光。

凌波

2024-08-16 3 3 现代金报 content_169590.html 1 3 亲子游 别变了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