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怎么上?宁波开始创新授课模式。6月27日,“知行合一 铸魂育人”宁波大中小学移动思政课正式启动,活动推出横坎头村循迹之旅、家国情怀探访之旅、海丝文化探索之旅等16条精品线路,由宁波的优秀高校思政导师领衔,带领全市大中小学生走出校园,坐上巴士,深入甬城大地,感受这座城市的文化之美、红色之美、创新之美。
(本报今日A06版)
之所以名为“思政巴士”,是因为指导老师在学生们坐进车辆的那刻起,就开始以提问的方式开启导读,将此行的目的地、探访对象和内容以及要完成的课程目标告诉同学们,让同学们一边乘车欣赏沿途风景,一边思考导师提出的问题。这种别开生面的授课方式很快激起了同学们的热情,大家叽叽喳喳地议论着,期待着,兴致盎然。
到了目的地——周尧昆虫博物馆,导师郑盼盼先是向同学们介绍了科学家六方面的精神内涵,即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然后告诉学生,咱宁波籍科学家周尧就汇聚了这六方面的精神品质,请同学们在博物馆的展览介绍中找出这六方面的品质,然后将同学们分为六个小组,以六大科学家精神为组名,留给大家20分钟时间自主探寻。
不出所料,同学们很快找到了对应的科学家精神,并且表达了自己的心声。至此,这堂别开生面的思政课圆满完成,学生从被动到主动,收获满满。
如何提升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教育界一直在积极探索,而今找到了一种好的途径,那就是立足宁波大地办思政课,打破传统课堂的界限,让思政课通过巴士流动起来,活跃起来,生动起来,让思政教育看得见,摸得着。从第一趟“思政巴士”的“运行”情况看,效果是好的,对学生的吸引力是大的。期待后续更多精彩。
在此,笔者提三点建议:一是“思政巴士”的线路还可不断优化和增加,现有的16条精品线路非常合适,鉴于思政课的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随着时代发展处在动态调整过程中,因此“思政巴士”的线路需不断调整和增加,也即是说,它既要驶向城市乡村,也要驶向工厂商场;既要驶向名胜古迹,也要驶进社区邻里等,凡是通衢大道,或者乡间小路,都要看到“思政巴士”的身影。二是广纳贤才,建立一支强有力的思政教师队伍,比如可以吸纳大学老师、大学生志愿者、社区工作人员、名胜古迹讲解员、工人师傅、农民伯伯等兼任思政老师,不必局限于校内老师。三是链接研学活动,在研学活动中注入更多的思政内容,在移动思政中吸取研学经验,将研学路线打造成“思政巴士”的路线,这样既能优势互补,又能让“思政巴士”驶向更广阔的天地,行驶得更长久。
陌上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