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群小学生厉害了!

用黏土还原十里红妆的中式浪漫

孩子们捏制的作品。

老师指导学生创作。

“千工床,万工轿,一路红嫁妆”,这曾是浙东地区家喻户晓的婚俗。时代更迭,十里红妆的婚俗渐行渐远,只有在博物馆和一些影视剧里才能看到。但最近,宁波市江北区洪塘实验学校一群小学生,用黏土还原了十里红妆的场景,5月28日,同学们捏制的这组作品仍在学校阅览室里展出。

□现代金报 | 甬派 记者 马亭亭

朱红妆奁,绵延数里,琳琅满目。细细一看,长长的嫁妆队伍里,一个个泥塑小人栩栩如生,神态各异,他们身着或红色或蓝色的服装,腰缠红绸,一路上吹吹打打、锣鼓喧天。

队伍中有抬着花轿的轿夫、骑着马匹的新郎官、穿红着绿的媒婆,以及紧随其后的送亲队伍,共同构成了一幅壮观的婚嫁画卷。旁边,还有提篮木桶、嫁衣箱笼、凤冠霞帔等,细节感满满。

“这些作品都是孩子们在学校里完成的,用了将近半年时间。”该校美术教研组长吴丹介绍,参与完成这组作品的学生有三四十人,各年级都有,其中低年级学生用轻质黏土制作,高年级学生用彩色面团进行“面塑”。

这是该校开发的《红妆童创》美术特色课程,从2019年课程开设之初就深受学生欢迎。课堂上,学生首先会欣赏与十里红妆相关的图片和视频,深入观察红妆物件,以此了解历史文化背景,感受中国婚嫁习俗的美好。之后,美术老师会详细讲解和制作示范。接着,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创新演绎十里红妆。

考虑到参与制作的都是零基础的小学生,所以,实际制作中摒弃了繁杂的传统工艺,在制作形式、材料选择、工艺简化等方面进行了创新,尽可能采用简单又富有童趣的表达方式。

学生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将一个个人物塑造得惟妙惟肖。在制作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挑战,比如如何让小人立起来,如何保证器物的稳固等。在不断地尝试、调整中,师生们终于把十里红妆场景复刻了出来。尽管作品还不够完美,比如很多人物的形象略显僵硬,但吴丹说,一个个人物的造型千奇百怪,有的歪着脖子,有的闭着眼睛,看起来很有动感也很可爱,充满了童趣。

据介绍,该校《红妆童创》课程已实施5年,曾在2021年获评宁波市美育精品课程,该课程包括彩绘、刺绣、泥金彩漆等丰富的艺术形式,旨在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接下来,《红妆童创》课程还将融入更多的美术形式,用更现代的方式讲述本地传统文化。

2024-05-31 这群小学生厉害了! 3 3 现代金报 content_155637.html 1 3 用黏土还原十里红妆的中式浪漫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