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老照片里的“六一”记忆

2009年,冯家小学的“六一”节。 学校供图

象山县海韵幼儿园第一年“六一”表演。 幼儿园供图

黄敏是当年“六一”的领唱。宁波教育博物馆供图

5月23日,甬派客户端发布了“这波‘回忆杀’,是否也有你的儿童节故事”,勾起了很多人的“六一”记忆。

“‘70后’最怀念的就是套圈、钓鱼、夹玻璃球,真是欢乐满满。”

“生于‘80后’尾巴。那时没有手机、电脑,也没有游戏WiFi,有的是学校组织的活动和自由玩耍的放学时间,有童年零食果丹皮、老鼠屎、橘子汽水。回想起来,这份简单的快乐最是怀念。”

评论区里,网友们纷纷怀念起自己小时候的儿童节,掀起了一波怀旧潮。不少人也翻阅起老照片,寻找曾经的“六一”记忆。

□现代金报 | 甬派 记者 林桦

“我的儿童节,总是和跳舞分不开”

“印象里,我小学时的儿童节,总是和跳舞分不开。”1976年出生的王倩,如今已是宁波市爱菊艺术学校的语文老师,她曾是广济中心小学文艺班(爱菊艺术学校的前身)的成员之一。

当时,艺术教育还非常少见,所以当区里、市里需要学生演出的时候,都会邀请文艺班的学生前去表演。

“这个视频,大概是我五年级的‘六一’节那会儿参加的演出。当时表演的是孔雀舞,我还是领舞。”王倩指着视频对记者说,20世纪80年代的影像画面不甚清晰,但还是能看到她们婀娜的舞姿。

王倩记得,这个视频是在动物园拍摄的,那年的6月1日当天在宁波电视台播出。

“上电视的机会也挺难得的,当时看到自己的节目画面时,感到非常兴奋。现在能回忆起来的最快乐的童年时光,就是和小伙伴们一起练舞蹈的时候。”王倩说,上小学的时候,他们上午上文化课,下午就跟着老师,拎着双卡录音机,去城隍庙边上的文化馆练舞蹈,风雨无阻。

“我们一群热爱舞蹈的人聚在一起,每天都很开心。那种快乐是很纯粹的,不想着比赛拿奖,也不想着未来如何。”长大后的王倩,也成了一名老师。她希望带给学生快乐,陪学生慢慢成长。

一场演出,两个人的回忆

穿着华丽的舞台服饰,稚嫩的脸蛋上化着略带成熟的妆容,一副小大人的模样大胆地展现风采……这张翰香小学2006年“六一”节晚会照片勾起了不少校友的回忆。

“我是那个领唱的小女孩。”黄敏对记者说,她是重庆人,这张照片上的她当时读三年级,刚来宁波不久。“在陌生的城市,站在这么大的舞台上,我现在都很感谢宁波的老师给我这样的机会。”

黄敏记得,这场活动和学校的百年校庆结合,所以非常隆重,在人来人往的市中心搭台。喜欢唱歌跳舞的她,被选中担任那个节目的领唱。“我还记得老师一直鼓励我,说我是领唱,就是这个节目的代表,一定要自信,大胆地唱出来。学校的老师还会无偿给我提供声乐指导,真的照亮了我的童年。”

黄敏说,宁波的老师和同学给了她太多的支持和快乐,虽然早就回到了重庆,但这份温暖的记忆一直留在她的心底。高中毕业后,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师范专业,现在也成为一名教师,“小学的‘六一’节,不仅仅给了我简单的快乐,还有更深层的影响,让我拥有了自信和胆量。”

同样参与了那场演出的邬莹珺,也对小学时的“六一”节印象深刻。“因为我是班级里的文艺积极分子,唱歌、跳舞、健美操、诗朗诵……每次演出,都是两三个节目起步。常常是刚表演完,就要下去换衣服准备下一个节目。”回想起那段时间,邬莹珺坦言非常快乐,“多自豪啊,化着美美的妆,我就是最靓的仔。”

后来的初中、高中、大学阶段,邬莹珺也一直都是“文艺骨干”,组织文艺晚会、策划活动。“现在我就是一名活动策划,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邬莹珺说,如果要追溯到对文艺的兴趣,可能源于小学吧。

形式更迭,不变的是快乐

“这应该是我幼儿园大班时的‘六一’演出照吧。”1998年出生的尚伊婧,小时候在象山县海韵幼儿园就读。看到旧照,她已经想不起来当时表演的是什么节目,但“六一”节的快乐还是记忆犹新。

“‘六一’节,基本上白天都是在学校过的。老师会给我们准备好吃的好玩的,和小伙伴在一起傻乐。放学后,爸爸妈妈就会带我去吃肯德基,送我‘旺旺大礼包’。”尚伊婧说,长大后,自己会给弟弟过节,“我拥有的每一个‘六一’都很快乐,所以想把这份快乐传承下去。”

该园的“元老级”教师蔡敏表示,那场演出是在象山剧院举行的,因为正好是幼儿园一周年园庆,所以特地去借了场地,让小朋友有更大的展示舞台。

“以前的‘六一’,以文艺表演为主,主要是让孩子展现风采嘛。后来活动形式更丰富了,有美食节、游园会、音乐会、美术嘉年华。现在开始倡导让孩子自主选择,商议决定,让孩子作为‘六一’的主人。总之就是变着法子让孩子们开心。”蔡敏说。

“这是2009年的‘六一’,孩子们穿的‘衣服’,都是自己用废旧材料做的。”海曙区石碶街道冯家小学的教师徐萍莉说,学校选择了“绿色环保”作为当年的“六一”主题,鼓励孩子们利用生活中的废旧光盘、塑料布等物做成各色服饰,体现环保的理念,孩子们都玩得很开心。

“学校的‘六一’活动主题,每年都会有一些变化。这是属于孩子们的节日,我们想给予孩子更多元化的平台,让每个小朋友都有机会获得展示。”徐萍莉说。

2024-05-31 3 3 现代金报 content_155628.html 1 3 藏在老照片里的“六一”记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