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有时候很难把握住爱的尺度。如果对孩子过于宠爱,就变成了骄纵型父母,对孩子的爱没有原则、没有规矩进行约束,这样的管教会让孩子没有责任心,没有担当,遇事习惯推卸责任,习惯逃避。而如果对孩子过分严厉,又变成了严厉型父母,大人的权威完全凌驾于孩子之上,这样的管教会让孩子失去自尊,产生自卑,不再相信爱。
那如何把握住爱的尺度呢?我们需要正面管教。
三到六周岁的孩子,自我意识正在萌芽。他们讨厌一切不受掌控的事情,希望所有的事情都顺着自己的意愿发展,一旦违背自己的想法和意愿就容易情绪失控,哭闹,甚至大吼大叫。我们家就正好有这么一个处于敏感期的男宝。
昊昊从小就喜欢各种各样的工程车辆,在家里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观察窗外奔驰而过的车子。有一天,奶奶发现窗外有一辆消防车驶过,就喊昊昊过来看,可惜晚了一步,等他爬上窗户想要一探究竟时,消防车已飞驰而过。没有看到消防车的昊昊情绪大爆发。“我就要看到消防车!”“让它过来!”昊昊带着哭腔,大声地嘶吼着。
奶奶开始劝说:“消防车已经开走了,我们下次再看,昊昊乖!”听到不能看到消防车的事实,昊昊的情绪非但没有平静下来,反而变得更加歇斯底里,甚至开始撕扯奶奶的衣服,怎么说都听不进去。奶奶甚至用吃点东西、看一集动画片、讲一个故事等方式来转移话题,希望他能尽快妥协。
他的无理取闹反而换来了奶奶的“奖励”,我知道,这是正面管教的时候到了。我走过去,把他抱到卧室,告诉他:“你这样做是不对的,你要闹就闹吧,我陪着你。”然后平静地看着他哭,一开始他加大力度哭,声音震天,并伴随着跺脚,在地上打滚。
但我依然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他。过了一会,他明显哭累了,哭声也变小了,并且开始擦鼻涕和眼泪。我知道时机到了,于是拿来一块热毛巾,给他擦了一把脸,然后把他抱在怀里,说:“还想哭吗?还想哭的话妈妈继续陪着你。”他轻轻摇摇头。然后我拍拍他的后背,告诉他:“妈妈爱你,妈妈知道你没有看到消防车很伤心,但是车子开走了就是开走了,并不是哭闹可以解决的。你一直闹,还扯奶奶的衣服,这是不对的。你要是刚才说‘那我们下次再看吧’,那你就不用哭得这么难受,而且还是一个讲道理、大气的宝宝。”
遇到孩子的无理取闹,我们必须有原则,不能无底线地妥协,更不能用大人的权威,或者用打骂的方式强行压制孩子的情绪。我们需要接受他的情绪,并告知正确的解决方式。
当然,和成年人一样,孩子也同样渴望得到鼓励、赞扬和肯定,在孩子做得对时,我们需要及时地肯定,对正确的行为进行鼓励,强化他的做法。
有一次我们出去郊游,昊昊坐在车子里,听到车外救护车的声音。情况总是那么相似,他又没有看到那辆呼啸而过的车子。这回他没有哭闹,而是说了一句:“哎,救护车又开过去了,真倒霉,我没看到。”语气上还有一点不甘心。
这时,我及时表扬了他:“救护车过去了,很可惜,可是这一次你没有哭也没有闹,真棒!”
“因为我知道,它开走了,就不会再开回来了。”昊昊的嘴角扬起了一抹自豪的微笑。我趁机一顿猛夸,告诉他,这就是正确的做法,并抱着他亲了一口。之后遇到类似的事情,他再也没有情绪失控过。
如果我们能学会正面管教,对错误行为正确引导,对正确行为积极鼓励,换种方式表达爱,孩子会慢慢成长,而我们也会在这种不吼不叫的教育中收获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