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现代金报|甬派 记者 万建刚 通讯员 顾颖群)这几天,余姚市三七市镇中心小学未来农场人气爆棚,大家趁着午休、课间,不时前来观看西瓜有没有变大,草莓有没有变红,小番茄是否可以采摘,争睹科技服务农业的成果。
据介绍,去年10月,该校未来农场投入使用,这个充满高科技的玻璃房立即吸引了所有老师和学生的眼球,大家对水培、无土栽培等现代化种植技术充满了好奇和期待。学校不仅组织专业的农科人员给大家培训,还组织学生前往浙江省未来农场参观学习。
这学期初,在农科人员的帮助下,五六年级的10个班级分别承包了种植基地,利用DFT水培技术培育了意大利生菜、芹菜、冰菜、空心菜和西瓜,利用基质袋种植了五彩小番茄和草莓。在劳动实践的过程中,同学们体验到了现代种植技术带来的无限乐趣:配置营养液、监测浓度、分株、观察并记录植物生长情况等,都做得得心应手,甚至连小番茄、草莓和西瓜的育苗、授粉、剪枝也能在老师们的指导下快速上手。大家互相交流心得,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仅学到了知识,也锻炼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今,农场里的品种十分丰富,学校实现了生菜自给,番茄管够,冰菜、芹菜、空心菜、草莓也都在成熟的路上。
502班负责种植西瓜,从种下瓜苗后,孩子们几乎天天来看,瓜藤长了多少厘米,花开了几朵,小西瓜结了几个……劳动带给孩子们无限惊喜,大家无不期盼着瓜熟蒂落的那天。
家长群里的讨论也很热闹,“虽然只是两棵生菜,但真的太有意义了,孩子高兴得不得了!”“孩子回到家特别自豪,滔滔不绝地给我讲这个生菜是怎么种出来的,不爱吃蔬菜的娃吃起生菜跟吃肉一样香……”
“未来农场虽然不大,但在这一方小小的园地里,孩子们获得了种植体验,体会了劳动的辛苦,也能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育积极的劳动态度。”余姚三七市镇中心小学副校长谢宏达说,下一步,学校将以“未来农村”为载体,开发基于跨学科的校本课程,在劳动体验的基础上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