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东吴出发”。4月27日,由宁波大学中国乡村政策与实践研究院和东吴镇政府联合发起的第二届“大学小镇”东吴对话举行。在去年首届东吴对话发布“大学小镇”乡村振兴新模式的基础上,在鄞州区乃至全大市层面进一步推广“大学小镇”乡村振兴模式。
宁波市委常委、鄞州区委书记沈敏,宁波大学党委书记朱达,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张献龙,中国工程院院士、宁波大学中国乡村政策与实践研究院首席科学家陈剑平,宁波大学副校长周青,宁波大学中国乡村政策与实践研究院院长刘艳出席。
□现代金报 | 甬派 记者 王冬晓 通讯员 郑俊朋
据了解,从2021年起,陈剑平院士在鄞州区东吴镇领衔探索以“政府引导、村民主导、大学开导”为特色的“大学小镇”乡镇级乡村振兴模式。活动当天,鄞州区东吴镇党委书记庄琪通过一只西瓜、一条老街、一支乐队和一个孩子看病难的故事,分享了在“大学小镇”模式助力下的发展成果:淡出江湖二三十年的“小白西瓜”再次出现在了宁波市民视野中;逐渐破败和衰退的天童老街落地素斋馆、汉服馆等多种业态,如今经营店铺已超60家,每年吸引游客约20万人次;一批平均年龄70多岁的音乐爱好者组成了“80天团”,成了网红乐团,并受邀在中央音乐学院艺术节上演出;成立于1957年的东吴卫生院也终于有了儿科,解决了村民急难愁盼的“关键小事”。
沈敏在会上致辞。他希望校地双向奔赴、双向赋能,做到三个“进一步”:一是进一步“大小同心”向未来,着力打造更多合作平台、重点项目、标志成果,形成校地同心共志、同频共振、同向共赢的生动局面;二是进一步“大小同向”促振兴,因村制宜探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三是进一步“大小同行”创样板,携手探索更多校地合作推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路径模式,形成一批省市示范样板。
“要把乡村振兴这篇文章做深、做优、做好”,朱达强调,宁波大学将以乡研院和乡村振兴学院为载体,以“大学小镇”乡村振兴模式为抓手,统筹宁波市乡村振兴研究院资源,充分发挥学校综合学科优势,持续探索推动区域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落地模式,进一步提升东吴镇的创新能力、产业层次、发展质量、城镇品质和核心功能,全力激发宁波乡村振兴的治理引擎、文化引擎、生态引擎和产业引擎,力争探索出一条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新路径。
当天发布了《宁波大学乡村振兴学院建设方案》《宁波市乡村振兴研究院建设方案》《宁波市科协乡村振兴学会联合体建设方案》。朱达和陈剑平为乡村振兴学院揭牌,宁波市科协主席刘立群与陈剑平院士共同为宁波市科协乡村振兴学会联合体揭牌,并为首批成员单位授牌。
会上,周青与鄞州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陈启签订乡村振兴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刘艳代表宁波大学乡研院与鄞州区新试点乡镇签约,标志着“大学小镇”模式覆盖区域进一步扩大。由鄞州区委组织部(区委人才办)、鄞州区科技局、区科协与宁大乡研院共同搭建的“大学小镇”专家服务平台成立,将进一步激发乡村振兴的“治理引擎”“文化引擎”“生态引擎”和“产业引擎”,充分发挥专家人才的智库优势。
此次会议由宁波大学、宁波市鄞州区人民政府主办,宁波市乡村振兴研究院、宁波大学中国乡村政策与实践研究院、宁波市鄞州区农业农村局、宁波市鄞州区东吴镇人民政府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