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校园文明力量①

余姚姚江中学: 知行研学,助每一个学生成才

▲余姚姚江中学校园。

▲学校圆梦石。

编者按

新一轮浙江省文明校园表彰名单于近日公布,宁波共有13所学校获评。今天起,本报推出《听见校园文明力量》系列报道,带领读者走进这13所学校,聆听师生们的教学经验和学习心得,于细节中感知学校朝气蓬勃、锐意进取的风貌。

作为余姚市唯一上榜的学校,姚江中学有着自己独特的内核——知行研学。漫步校园文化走廊,与师生交流谈心,记者感受到了学校不一样的精神面貌。

□现代金报|甬派 记者 万建刚

圆梦 教师和学生的双向奔赴

姚江中学自2017年创办以来,以“源”为学校文化核心,提出“圆梦从姚江启航”这一办学理念,迅速成为后起之秀。走进校门,一块巨大的圆梦石映入眼帘,其下面是代表着余姚地图的岩石,边上泉眼细流,正是姚江源头奔流不息的象征。与圆梦石对应的是学校的源文化广场,源头文化、红色文化、先贤文化、史前文化、港口文化依次展现,一线五个研学点位地图分别对应饮水思源的感恩教育、追根溯源的人本教育、源远流长的理想教育。地域显特色,文化有烙印,主题很鲜明。

“教师有教师梦,学生应有学生梦,这是一个美好的双向奔赴。”该校德育副校长陶琳说,每个人都应该有标杆意识。

在文化走廊,随着河姆渡遗址的画卷展开,姚城记忆、名人馆、教师风采、缤纷社团、非遗精粹等内容让人眼花缭乱。“一楼是校园文化长廊,其中班级文化墙中,每个班都有自己独特的设计,一个个排列在船上,蓄势待发。”809班谢承诺指着自己班的风采照设计告诉记者,心形代表着809班全体同学的心紧紧相连,彼此之间的友谊与情感如同这颗心一般坚实而深沉。班主任老师被安排在了心的中间位置,她的存在,让这颗心更加完整和有力。

据了解,学校重视美育教育,结合地方特色开设了多门艺术方面的课程,重点开展合唱课程、姚剧课程、摄影课程等,为学生搭建个人展示的舞台,展示个性,释放激情,传承地方特色文化。

研学 心灵的碰撞和成长

研学课程是姚江中学的特色课程,学校以姚江为轴,设立五个研学点:姚江源头文化(姚江源徒步研学)、红色文化(梁弄革命根据地研学)、先贤文化(王阳明故居等文化场所研学)、河姆渡农耕文化(河姆渡遗址博物馆研学)、港口文化(宁波港口博物馆研学),围绕学生关注点、兴趣点、发展点设计课程,注重实践思考和劳动融入,满足不同学生所需,尊重个性,提升素养,引领成长。

前段时间,学校八年级的师生们刚刚结束姚江溯源研学。“徒步的时候只觉得山高路长,到了山顶就豁然开朗,让我特别满足。”812班陈恩泽同学说,这场历时5个小时、行程20多公里的行程,是他珍贵的记忆,是一次心灵的成长。

“这一次独特的春山之旅,对学生来讲是体验,对老师来讲是发现。”808班班主任沈如萍告诉记者,徒步初期,同学甚是兴奋,几个男生轮流扛着班旗。当队伍行进到山脚时,面对略显陡峭的台阶和未知的行程,孩子们的兴奋渐渐退去,平时默默无闻的小吕接过班旗走到了队伍的前面,一路无言,主动承担起了重任。“小吕平时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孩子,这次的担当令我对他刮目相看。”沈如萍说。

而对806班班主任戚金波来说,这更是一堂生动的实践课。“同学们在翻越羊额岭古道时,优美的山歌从山间传来。而我们这学期的音乐课正好学习了山歌。”戚金波说,在群山环抱中自由地放声歌唱,更能感受到山歌的韵味,这样的实践课堂令人深刻印象,是教室里教学所无法比拟的。

一条母亲河——姚江,一泓清泉水——姚江源,一方文化渊薮——姚江文化群,成就了一所新学校——姚江中学。在这里,师生们共同书写着青春的篇章,展现着姚江中学独特的教育魅力。

2024-04-19 听见校园文明力量① 3 3 现代金报 content_148213.html 1 3 余姚姚江中学: 知行研学,助每一个学生成才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