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宁波财经学院杭州湾校区的“恒园”劳动教育基地里,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一群来自宁波科学中学的中学生和宁财院的大学生正挥舞着锄头,尝试栽种草莓。
这是一堂劳动教育课,也是宁财院与宁波科学中学学生们共上的一堂思政课。这堂思政课从课外实践到翻转课堂,从栽种草莓到耕读文化,再到粮食安全,这样的思政课让学生们通过“做中学”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新时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
□现代金报 | 甬派
记者 王冬晓
通讯员 张凯 李晖
品耕读文化悟“新质生产力”
课程一开始,老师们就让大家在春光明媚的农田里挥汗如雨地当一回“农民”。“我之前从来没种过地,今天体验之后觉得这样的参与很有意义,懂得了农耕的辛苦,农人的不易。”宁波科学中学初一(3)班的陈柔西说。
栽种结束后,同学们又来到翻转教室,宁财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原理教研室的老师们早已等待在那里。
“同学们,我们的袁隆平爷爷曾经说过他有两个梦,你们知道是什么梦吗?”“他毕生的追求是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地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上。中国人的饭碗掌握在自己手上了吗?”……
宁财院老师吴翠环一连串的发问,引发同学思考,进一步引导大家要认识到确保粮食安全既要重视粮食生产也要重视粮食储备。“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核心要义,就是着力调整优化粮食安全实现方式,把产能建设作为根本、把科技创新作为支撑,推动我国粮食生产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吴翠环又顺势引出新质生产力,“这无疑是一种向新质生产力要增长、科技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最佳证明。新质生产力,要义就在科技创新,在于技术的革命性突破。”
“在大学课堂上,接触到了这个新名词‘新质生产力’,让我认识到了科技创新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我要努力学习科学知识,为将来的农业发展贡献力量。”初一学生张晨熙说。
大中学生农田共上一堂思政课
“中华耕读文明的世代传承,一方面依靠以‘耕’为基础的劳动实践,另一方面依靠以‘读’为本源的价值文化教育。我希望同学们既要立足田间地头,又要扎实学好课堂本领,树立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赓续新时代的耕读文明。”随后,宁财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原理教研室的王长和博士又围绕“耕读文化”与同学们展开了探讨。
有的同学说:“王老师的话让我认识到,耕读文明不仅仅是古代的传统,它更是我们新时代的宝贵财富。只有在劳动中,我们才能真正理解生活的艰辛与美好,才能真正体会到劳动人民的伟大。”
还有的同学表示:“我以前总觉得农业离我很远,但现在我明白了,农业是国家的基础,是我们生活的保障。我要努力学习农业知识,将来为我国的农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学们的理解很到位。耕读文化强调的是劳动与学习的结合,是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统一。在新时代,我们更要传承和发扬这种文化,让它焕发出新活力。”王长和说。
据了解,此次活动是宁波财经学院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项目之一。“这堂课不仅让学生们亲身感受耕读文化的魅力,也激发他们追求科技创新、推动社会进步的热情。”宁波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实践体系建设研究基地负责人、宁波财经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姜帆老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