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命教育“真实”起来

3月30日,距离清明节还有5天,宁波余姚市第一公墓入口处,一场无主骨灰公益生态葬的仪式正在这里进行。举行安葬仪式的是余姚市第四高级中学的19位同学,在钱剑波老师的带领下,会同余姚市民政局工作人员共同整理着10多年无人认领的骨灰,以生态葬的方式,让他们入土为安。

(本报今日A06、A07版)

余姚是明代大儒王阳明的故乡,500年前,他在放逐地贵州龙场曾写过一篇千古奇文《瘗旅文》,写的是为三位客死异乡的小吏父子和童仆埋葬的事迹,感动了无数读者。众所周知,自古以来,国人向来有忌讳死的传统。即便是500年前,王阳明“念其暴骨无主,将二童子持畚、锸往瘗之,二童子有难色然。”后经主人的开导:“嘻!吾与尔犹彼也!”二童才“悯然涕下,请往。”自古已然,人们安葬死者都不大情愿。

可贵的是,余姚四中的学生做到了。从2014年学生自发调查余姚墓地费用时得知殡仪馆里存有大量无人认领的骨灰算起,该项活动已举办了10年。这绝对是一项了不起的义举。2023年7月底,余姚四中在参加第十四届全国中学生领导力展示会上,展示的义冢项目轰动全场,获特等奖第一名,可谓实至名归,当得起评委汪敏教授的称赞:“这样的项目,只要在做,就了不起。”

项目了不起,这群中学生更了不起!在此,我要为余姚四中的义冢项目竖大拇指,为钱老师竖大拇指,为10年间先后参与这一项目的高中生竖大拇指,同时,还要为支持他们的父母竖大拇指!你们真是好样的!太了不起了!

生而为人,当如何处世为人?王阳明告诫说:“知行合一,致良知。”这是其创立的心学说的核心主张。从学校教育层面理解,做学生的要把学到的书本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方有可能提升道德境界、培植善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非观,做一个道德高尚的大善人。无疑,参与义冢项目的学生正是在践行这一核心主张,同理,参与的结果也必将更好地使他们认识生命、知晓生死、无惧死亡,从而更加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包括自己、家人和他人)、活得豁达通透,怀揣一腔善心、爱心、信心走好未来人生的每一步!在这个意义上,我要为他们喝彩的同时,更要为他们祝福!王学进

2024-04-02 3 3 现代金报 content_146054.html 1 3 让生命教育“真实”起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