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不是学不会,只是学得比别人慢”

世界孤独症日来临之际,甬城多个活动让“星宝”融入社会

小天认真刻画。

小潘自信吹奏萨克斯。通讯员供图

3月30日,在世界孤独症日(4月2日)来临之际,宁波市达敏学校在高鑫广场为孤独症孩子举办了画展。蓝天、碧水、飞鸟、游鱼、狮子……“来自星星的孩子”用画笔描绘出了自己眼中神奇多彩的世界。他们还在现场演奏萨克斯,敲响热情的非洲鼓,展现刻纸技艺,吸引了大量市民的驻足欣赏。

宁波市达敏学校希望通过此次活动,提升大家对孤独症的认识,尽可能让这些孩子融入社会,为大众所接纳。

□现代金报 | 甬派 记者 林桦 通讯员 贺晓霞

名词解释

孤独症,即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大部分患者在幼儿时期便开始出现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以及明显的刻板与重复行为方式。

孤独症孩子也有闪光点

活动当天,一个高大的小伙子用萨克斯和葫芦丝分别吹奏了《这世界那么多人》和《月光下的凤尾竹》,优美的旋律让现场观众都忽略了,他也是个孤独症孩子。

小伙名叫小潘(化名),已经从达敏学校毕业一年多了。小学三年级的时候,音乐老师无意中关注到了他的音乐天赋,并鼓励他学一样喜爱的乐器。从此,萨克斯就像一道光,点亮了他的生活。

“孤独症孩子的学习能力要比普通孩子弱很多。普通人练十遍就能学会的音符,他可能要弹上百遍甚至千遍,才能形成肌肉记忆。”音乐老师张怡说,一开始,家长觉得孩子只是学着玩玩,没当回事。但当小潘能吹出一个完整的小节时,家长立马重视了起来。对一个孤独症孩子而言,能吹出旋律,是很难得的事。

于是,除了在校期间定时定点地练习外,家长还带小潘到萨克斯兴趣班巩固训练。日复一日,到五年级的时候,小潘就能独立吹出一首曲子了。看到小潘对吹管类乐器如此感兴趣,家长便尝试让他接触葫芦丝。没想到,在多年练习萨克斯的基础上,小潘上手很快,今年打算考葫芦丝六级了。

现在的小潘,在音乐里找到了自信,也让他的情绪日渐稳定,“可以说,孤独症孩子如果能够掌握一项技能,那必然是家校合力的结果。”小潘的班主任李淼说,孤独症无法治愈,唯有充满爱心的教育和温暖的陪伴,才能让病情改善,摆脱灰暗的生命底色,获得光明与力量。

在宁波市达敏学校,像小潘一样的学生有很多。在老师的陪伴下,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找到了自己的特长。比如展现刻纸技艺的四年级孩子小天(化名),任凭外界有多嘈杂,他始终专注地刻画,丝毫不受影响。他的作品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一共售出了七份。

“这就是我们推崇的适性教育。我们相信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所长,哪怕是特殊孩子,一定也有闪光点。把闪光点挖掘出来,就是我们学校老师一直想做、在做的事。”达敏学校校长陆雪萍说。

让“星宝”自食其力地生活

孤独症孩子,最明显的特征之一,是他们的沟通能力弱,有社交障碍。他们没有正常人“灵活机动”的能力,非常“认死理”,这也是他们参加工作的最大阻碍,“他们不是学不会,只是学得比别人慢。但有耐心教他们的人,还是太少太少了。”陆雪萍说。

这些年,每一届从达敏学校毕业的学生中,都有一些能力相对较强的学生顺利找到了工作。他们有的去了烘焙坊,负责分面团、搓圆压扁、包装等流水线工作中的其中一环;有的去了超市,负责商品的上架和下架工作。

而更大一部分学生,则是去了社区的阳光驿站。在那里,成年的特殊青年会手工制作、物品包装等简单的技能,为以后正式参加工作做准备。自食其力,有尊严地生活,是每一个孤独症患者家庭的心愿。

“对于机械性、重复性的工作,特殊学生只要学会后,一般都能完成得很好,甚至比普通人做得更出色,因为他们接受不了哪怕一点点的差错和瑕疵。”陆雪萍话锋一转,“但一旦他们认定的工作流程发生了变化,就可能变得烦躁,感到生气,需要人一遍一遍地指导,才能接受这种变化。”

作为特殊学校的校长,陆雪萍希望大众能树立对孤独症群体的正确认知,多理解他们,接纳他们,帮助“星星的孩子”回归社会。也希望社会能多提供一些适合孤独症患者的岗位,让他们得以自食其力地生活。

2024-04-02 世界孤独症日来临之际,甬城多个活动让“星宝”融入社会 3 3 现代金报 content_146043.html 1 3 “他们不是学不会,只是学得比别人慢”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