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围棋谈教育

□余姚职业技术学校退休教师 郑文达

围棋起源于中国,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有着几千年的发展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围棋就在我国民间广泛流行,后逐渐流传至日韩等国,在异国他乡引发了持久的热潮。日韩的围棋水平曾一直远超我们,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的围棋选手开始在国际大赛中崭露头角,频频获奖。

儿子出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正值我国围棋不断升温的时期,棋圣聂卫平以排山倒海之势,在三国围棋擂台赛上力挽狂澜,战胜众多日韩高手,把我国的围棋事业推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刚步入围棋爱好者行列的我,茶余饭后也开始了对六岁儿子的围棋启蒙,这也算得上是家庭教育的一项内容吧。儿子从幼儿园到义务教育阶段都是按户籍就近入学,从未进行择校。中考后进入余姚中学,高考后进入浙江大学,从本科读到博士毕业。又先后去美国哈佛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博士后深造,回国后即被聘为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生物医学方面的科学研究,实现了儿时想当科学家的梦想。

儿子曾在博士论文结尾处写道:“除了学校培养与老师们的教诲,又是什么力量推动着我不断地进取,攻克一个个难关,去攀登学业和学术上的高峰?是围棋,是围棋伴随着我从人生路上一路走来,是围棋给了我无穷的智慧与力量。”

确实,围棋具有无穷的魅力,围棋对于青少年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围棋包含有军事、数学、哲学、美学、逻辑学等诸多元素,教育专家们普遍看好围棋,认为下围棋对于孩子的成长有很多益处。围棋能开发智力、锻炼思维、激发兴趣、增强注意力、提高运算力、培养创造力等。人们常说“人生如棋,棋如人生”,说明围棋又与人生有着密切的关系,所谓:“胜不骄,败不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启迪人们既要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又要走好人生道路上的每一步。围棋引导人们在逆境中奋起,失利后不要悲观丧气,要善于保持清醒头脑,努力拼搏,挽回劣势,善于从失败走向成功。

余姚明代先贤王阳明,集军事家、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于一身,自小酷爱围棋,曾作有“题四老围棋图”一诗,王阳明在少年时代就做好了人生的布局,他的人生和围棋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他感悟下棋要像对待人生一样审慎而行,人生要像下棋一样落子无悔,棋局是一步一步下的,人生道路是一步一步走的,两者都必须遵循真理和规律,不要试图寻求捷径,只有打好基础,踏踏实实,三思而行,坚定信念,才能弈出精妙的棋局,才能演绎出精彩的人生!回顾与我儿子同时代的诸多少年围棋手们,大多学习成绩优异,事业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少年强则国强。对下一代的教育须依靠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的分工合作与密切配合,国家重在制定大的方针政策,营造青少年成长的良好育人环境;学校旨在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符合国家要求的人才;无论在哪方面都需要家庭的有效配合。家长们对子女的教育包括了很多方面内容,健康安全意识、生活自理能力、学习习惯养成、为人做事态度等。同时,对孩子兴趣爱好的培养也是家庭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现在社会上针对青少年的辅导班、兴趣班、培训班种类繁多,如有必要,家长可根据子女的特点精选适当的项目,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其中,围棋应该是可选择的较好项目之一。

根本上讲,提高素质比灌输知识更重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当前,全国都在普遍推行素质教育,这是改变目前我国应试教育困境的根本途径。在中小学里实施素质教育的手段和办法很多,如开设琴、音、舞、体、美、劳等课,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变知识型教育为能力型教育已势在必行。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学习围棋也是一条十分有效的途径。日韩等国很早就把围棋作为中小学的一门必修课,我国目前限于客观条件,没有普遍实行这一做法,但很多学校都实际上已经把它列入学生的选修课或兴趣课。作为孩子的家长,在工作和生活之余,可在家里配合着与孩子玩玩棋,这既能体验亲子的乐趣,也是培养孩子多种能力的责任所在。

当然,在学校中实施素质教育,围棋仅是其中一项内容,还有琴棋书画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多种内容。其宗旨是要改变当前的应试教育弊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能力。

2024-03-01 3 3 现代金报 content_142986.html 1 3 从围棋谈教育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