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来了,作为一位具有30年教龄的一线老教师,我有以下四个期盼。
第一,“为教师减负”落到实处。
教育振兴,教师为本。要想让教育得到和谐、均衡、深入、持久的发展,教育生产力的主体——教师,必须保有最优和最佳的职业状态和生命状态。然而,当下的部分教师主阵地不再是课堂,主要思考对象不再是学生和组织教学,教师蜕变成了推销员、执勤者、入户调查者、扶贫者、借调人员等多重角色。新的一年,希望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行政机关,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落实到位: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评比考核事项,统筹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统筹规范精简相关报表填写工作,统筹规范抽调借用中小学教师事宜,让教师回归课堂,回归讲台。
第二,“为学生减负”落地落实。
作为家长,我知道现在的孩子负担很重,学习到晚上10点是常事。我们都知道,“双减”是要有一个久久为功的过程,所以,新的一年,希望“为学生减负”的各种要求,能得到真正的落实。同时,努力且谨慎进行教育评价标准,逐渐扭转“以分数为唯一评价标准”的单一评价制度,让多元评价、多元人才,得到更多的赏识,让另类人才也有出头之日。当孩子们不再向唯一的“教育指挥棒”分数看齐时,学生减负才有望得到真正落实。
第三,家校关系要信任不要“举报”。
教育要想发展,必须构筑你中有我、彼此信任的家校关系,这是教育发展的根基,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学校应当和家长构筑一种相互信任、互通有无、彼此尊重、开诚布公的新型家校关系。家庭和学校之间有问题,必须多协商;有信息,多沟通。共同解决孩子发展中的难题,而不是解决对方。孩子和教育才能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第四,少一点花里胡哨,多一点货真价实的务实努力。
在教育行业跌打滚爬近30年,最大的感受就是这些年,很多改革花样迭出,让人眼花缭乱。其实,教育很简单,只要我们将教育的内核,比如,“有教无类”“多去唤醒、激励和鼓舞学生”,切实落到自己的教育准则和行为中,学生就能得到最大化发展。只要教育从业者,用富有深情的爱关注每一个生命的成长 ,这要比有些华而不实的“改革秀”,更有可操作性,更有教育发展意义。新一年,希望这样踏踏实实的努力,多一点,再多一点!
耿银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