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就像人体的“交通网络” 堵塞或破损可引发致命风险

血管外科专家在线科普

直播现场。

“血管就像人体的‘交通网络’,一旦出现堵塞或破损,可能引发致命风险。”11月26日,《甬上健康大讲堂》栏目邀请宁波市第二医院血管外科副主任王迪主任医师、林作栋副主任医师走进演播室,深度科普血管疾病防治知识,为市民的血管健康保驾护航。

1

40岁以上人群检出率约为40%

轻度斑块通常无明显症状

很多市民对血管外科的诊疗范围并不熟悉,王迪在直播一开始便作了介绍:“血管外科负责处理除心脏和脑血管外的全身血管疾病,涵盖动脉、静脉及淋巴系统病变。”其中,动脉疾病包括扩张性、闭塞性病变,静脉疾病分为阻塞性和反流性问题,此外还涉及血管畸形、糖尿病足等,临床治疗多以微创介入技术为主。该院的血管外科是市医学重点扶植学科,也是市医学会血管外科分会主委单位。

在众多血管问题中,体检发现“颈动脉斑块”是市民最常见的焦虑来源。对此,王迪解释,颈动脉斑块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典型表现,如同血管壁上堆积的“水垢”,但多数情况下无需过度恐慌和手术干预。“是否需要手术,取决于斑块大小、稳定性及血管狭窄程度及临床症状。当狭窄超过70%、狭窄50%以上且伴随脑缺血症状,或不稳定斑块存在脱落风险时,才需要考虑手术治疗。”

颈动脉斑块曾被视为“老年病”,但有调查显示,在我国,40岁以上人群颈动脉斑块检出率约为40%,40岁以下人群在体检中被检出颈动脉斑块的越来越多。王迪最近接诊的一位颈动脉斑块患者仅23岁。

他进一步补充,轻度颈动脉斑块通常无明显症状,容易被忽视;而中重度斑块可能引发头晕、视力障碍、一过性黑蒙、肢体麻木等不适,严重时斑块脱落还可能直接导致脑梗死。

2

AI早期识别“致命急症”

研究成果在全球顶级医学期刊发表

如果说颈动脉斑块是“慢性隐患”,那么主动脉夹层就是“致命急症”——24小时内未有效救治的死亡率达30%,最短几十秒就可能夺走生命,且该病常因症状不典型被误判为胃痛、心梗。眼下正值秋冬季节,气温骤降导致血管收缩、血压波动明显,主动脉夹层患者数量也随之呈现显著高发趋势。林作栋透露,近期医院最多时一天接诊了3例主动脉夹层患者。

“主动脉如同‘三层轮胎’,夹层就好比‘内胎破裂鼓包’,随时有‘爆胎’风险。” 他特别提到近期接诊的一位年轻患者:“才30多岁,体重达100公斤。半夜突然发病,感受到剧烈的撕裂样疼痛,这正是主动脉‘撕裂’的典型症状,送医后直接住进了ICU,经过紧急医疗干预才脱离生命危险。”

针对这一凶险急症,宁波市第二医院参与研发的iAorta AI模型实现了重大突破,可通过普通平扫CT快速筛查该疾病,为急症患者争取宝贵的救治时间。“传统平扫CT对主动脉病变的识别率不足20%,而这款AI模型经13万例胸痛患者数据训练,能自动识别0.5mm的内膜撕裂等微小异常,极大提升了早期诊断效率。”相关研究成果今年在全球顶尖医学期刊《Nature Medicine》(2023年影响因子58.7,稳居全球医学期刊前三)发表。

林作栋强调,80%的主动脉夹层由未控制的高血压引发,尤其秋冬气温骤降时,血管收缩会导致血压进一步升高,显著增加发病风险。此外,马凡综合征患者、长期吸烟者也属于高危人群,这类人群需特别注意血压监测,避免情绪剧烈波动和过度劳累。

3

这三类疾病是“血管杀手”

专家给出保养建议

日常生活中我们该如何科学守护血管健康?王迪给出了针对性保养指南:首先要严格控制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这三种疾病堪称“血管杀手”,会直接损伤血管内壁、加速斑块形成;其次必须彻底戒烟,香烟中的有害物质会严重破坏血管内皮完整性;同时要保持规律作息、清淡饮食和适量运动,尤其秋冬季节,需注意保暖避免血管受低温刺激,肥胖人群更要通过科学方式控制体重,降低血管负担。

记者 庞锦燕 通讯员 郑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