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在奉化,观众去看大戏,有给台上演员送礼“打赏”的习俗。11月23日,这一延续了上百年的热闹场景再次回归。
当日上午,“奉化有好戏·我要唱大戏”文化惠民展演在锦屏街道城里厢市集(奉中市场)火爆开场。这次观众准备的好礼是贴了红纸的新鲜蔬菜,还有刚刚捕捞上来的梭子蟹……
菜场看大戏,观众送上蔬菜和海鲜
一早,城里厢市集刚刚开市就热闹起来。熟悉的吆喝声里,不时响起婉转唱腔。一场接地气的群众演出正在火热进行中,文化与烟火气撞了个满怀,让买菜的群众和摊主们直呼过瘾。
“没想到卖菜还能看大戏,这舞台可比电视里还亲切!”摊主毛阿姨一边整理蔬菜,一边时不时瞄向舞台。跟随着她的目光,一出出折子戏依次登台,鲍亚娣的越剧《回十八》韵味十足,郑素琴的《春香传》缠绵悱恻,裘雪琴的《打金枝》选段赢得满堂喝彩,夏瑾瑜、司徒陈怡两位“小戏友”凭借稚嫩却认真的演唱“圈粉”无数。来自甘洛的彝族兄弟举姑阿木带来民歌《有生之恋》,为这场戏曲盛宴注入了浓郁的凉山风情……
台上节目惊艳亮相,台下的互动也激发起大家的浓厚兴致,现场掌声不断……
演出结束后,“学唱一句”挑战无缝衔接。“这段要注意气息下沉,尾音拖长时要收得轻柔。”越剧老师陈平娜耐心指导如何拿捏唱腔韵律,让上台的观众也有了“开嗓”的底气,“原来唱戏这么有讲究,这一句唱下来,感觉自己成了票友。”完成挑战的市民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在亲身体验中感受戏曲的独特魅力。
最具烟火气的当属“送菜打call”。摊主和观众捧着芋艿头、油麦菜、螃蟹等奉化土特产,为心仪的演员送上接地气的礼物。“小时候,大人带我们去看戏文,就会给喜欢的演员送菜。”海鲜经营户许满飞笑着回忆道,“台上戏唱得妙,演员们演得好,我就送螃蟹,也想延续一下以前的传统。”
这份带着泥土芬芳与市井温度的祝福,让演员们感动不已,郑素琴动情地说:“观众的热情比舞台灯光还耀眼,送上的蔬菜、海鲜太暖心了。”
戏曲文化惠民展演,走心接地气
记者了解到,此次走上“奉化有好戏·我要唱大戏”文化惠民展演舞台的,多数是戏曲票友和爱好者,他们对地方戏曲文化有着深深的热爱。
“这是我第一次走进菜市场的戏台,没想到还挺受大家欢迎。”演员张甫岳今年74岁,因为从小喜欢看戏,他也慢慢摸索出了一些诀窍,以往逢年过节,他都会给村民唱戏。当天他率先登台,精彩演绎了甬剧《拔兰花》和快板说唱《奉化发展好前程》两个节目。“奉化百姓还是很爱听戏的,现在我们创作戏曲,在遵守传统唱腔的同时,也会去添加一些符合时代的新内容,这样大家听起来更亲切。”张甫岳开心地说。
在戏曲节目的助力下,前来买菜的市民一下多了起来。“我是来买海鲜的,看到还有演出,就坐了下来。”市民金女士告诉记者,菜场是最有烟火气的地方,而戏曲是最接地气的舞台演出,两者的结合,让大家的心情一下都好了起来,“一会儿我再多买几个菜,晚上全家热热闹闹聚个餐。”
据悉,此前城里厢市集已联合周边社区举办了多场文化活动,搭建起深受群众喜爱“自文化”的平台。“我们想借此机会,延续戏曲与生活融合理念,让戏曲文化在烟火气中持续焕发活力,进一步巩固市场与社区共建的文化生态。”城里厢市集运营负责人王偲诗介绍。
城里厢市集的好戏刚刚收场,下午2点,第二场戏曲展演就在惠政老街的古戏台拉开了序幕……
据记者了解,“奉化有好戏·我要唱大戏”活动由奉化区委宣传部主办,区文广旅体局、区文联等单位联合承办。接下来每个周末,这场“草根大戏”都会在奉化街头巷尾开展。
记者 施代伟 鲁威 通讯员 景士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