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宁波杭州湾国家湿地公园,这片“水鸟天堂”不仅迎来了远方的精灵,也如期出现了一群熟悉的守护者——生态警长和他们带领的生态巡逻队。
近年来,宁波公安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全力保障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安全,通过多部门协作打破执法壁垒,创新“生态警务”联勤模式,并依托司法保障巩固法治屏障,用“警察蓝”守护“生态绿”,精心构建起一张覆盖广泛的野生鸟类保护网络。
今年上半年,一场声势浩大的联合专项执法行动在宁波市海曙区全面铺开。宁波市公安局海曙区分局依托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联合市场监管局、农业农村局等多个行政执法部门,累计出动执法人员200余人次,对辖区内的农贸市场和餐饮饭店进行了拉网式排查,同时对林区、农田等野生鸟类重点活动区域开展不间断巡查,全面清除各类非法捕鸟工具。这种变“单独执法”为“集团作战”的联动模式,有效提升了打击犯罪的精准度和效能。
在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最前沿,一个个生态警务联勤工作站正发挥着“前沿哨卡”的关键作用。在杭州湾、镇海等重点区域,公安机关创新“大数据+生态警务”机制,着力建设“生态警务+”模式,运用“生态警长+网格员+志愿者+公益组织”的联动架构,将保护触角延伸到最基层。
保护鸟类,不仅在于严厉的打击,更在于法治精神的普及和生态修复的实践。近年来,宁波已逐步形成一套由公安主导,检察、法院等多部门协同,并融入公众力量的立体化司法保护体系。该体系以“生态警务”为前沿触手和联动枢纽,依托专业化的司法审判,积极探索创新生态修复模式,同时将执法与普法紧密结合,把保护行动从部门延伸至社会基层,着力构筑群防群治的生态保护圈。
记者 邹鑫 通讯员 徐超 柳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