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醉骑”是小题大做吗

11月12日晚,北京朝阳交通支队民警在朝阳区驹子房路南向北方向开展酒驾夜查。记者现场注意到,与以往夜查酒驾主要针对机动车驾驶员不同,电动自行车和自行车骑行人也纳入了酒驾筛查范围。当晚9时后,朝阳区驹子房路上,车流渐稀。“您好,车停一下,测个酒。”辅路上,相继有电动自行车被执法交警拦下“吹酒”。有不少驾驶人疑惑不解,“骑电动自行车也要测酒驾?”

11月13日澎湃新闻

此事引发社会的广泛热议,不仅部分被查者感到疑惑,其他一些网民也对此不太理解。在他们看来,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速度慢、动力弱,就算喝了点酒骑行,也不像汽车那样容易引发严重事故。有人觉得这是“小题大做”,甚至调侃“管得太宽”。这种反应背后,其实是长期以来对非机动车交通安全管理重视不足的惯性思维在作祟。大家习惯了把查酒驾的焦点放在汽车和摩托车上,却忽略了非机动车在酒驾状态下同样可能成为“马路杀手”。

事实上,电动自行车虽然体积小、重量轻,但速度并不慢,很多电动自行车的速度能轻松超过每小时20公里,部分经过改装的甚至能达到每小时40公里以上。酒后驾驶电动自行车,其反应能力、判断能力和操作能力都会大幅下降,遇到突发情况时,很可能无法及时刹车或避让,造成事故。

民众之所以对此感到奇怪,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过去在这方面的管理相对宽松。长期以来,交通执法的重点多放在机动车上,对非机动车的违规行为查处力度不够。这导致一些人认为非机动车可以随意骑行,即使喝了酒也没关系。但《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七十二条明确规定,在道路上驾驶自行车、三轮车、电动自行车、残疾人机动轮椅车不得醉酒驾驶。法律条文写得清清楚楚,容不得半点含糊。因此,查“醉骑”不是“多此一举”,而是交通管理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的必然。

对于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使用者来说,更应该端正思想,约束自己的行为。交通安全不是儿戏,无论是驾驶机动车还是非机动车,都肩负着对自己和他人生命安全负责的义务。酒后骑行,看似是小事一桩,实则是拿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开玩笑。每一位骑行者都应该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杜绝酒后骑行。若想饮酒,则要提前规划好出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