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晚报温暖同行

□金荣华

从前我对《宁波晚报》并没有特别关注,仅在单位翻阅报纸时偶尔浏览。转折发生在2024年上旬,在一次“工惠悦读”的赠书活动上,我有幸遇见了童鸿杰老师。他特意建议我多看看晚报的 “三江月” 栏目,说里面的文章对提升写作水平很有帮助。

这番建议让我对《宁波晚报》多了份上心。从那以后,每个周末我都会专程跑到余姚图书馆的报刊阅览室,只为细细品读这份报纸。栏目里老师们的文章写得真挚又精彩,每一篇都值得学习。我像海绵吸水般如饥似渴地读着,遇到打动我的优美句子,就立刻记录下来。可时间一长,总往图书馆跑既不方便,也难以及时读到最新内容。于是在2024年末,我干脆为家里订了2025年的《宁波晚报》。

2025年6月,家里的桃子迎来了丰收,但由于长时间降雨,桃子很容易腐烂。我们索性动手做起了桃浆,看着那一碗碗金灿灿的成品,我突然生出把这段经历写下来的冲动。我试着参照“三江月”栏目里老师们的写作思路,动笔写下人生第一篇散文。稿子写好后,我反复修改打磨,前前后后花了近半个月才最终定稿。

怀着既期待又忐忑的心情投稿后,没过多久,《宁波晚报》的编辑老师就联系了我。他不仅耐心指导我修改文章,还不断给予鼓励。在编辑老师的帮助下,我的第一篇散文终于顺利发表在《宁波晚报》上。

如今,《宁波晚报》早已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天晚饭后,我都会准时去信箱取出报纸,在灯下安静阅读、学习。它像一位无声的老师,不断推着我向前。截至目前,我已有好几篇文章在晚报上发表。真心感谢《宁波晚报》,为我提供了这么好的阅读与成长平台。

转眼《宁波晚报》已走过30年,于我而言,它不仅是一份报纸,更是成长路上的良师益友。在这个特别的节点,诚挚祝愿它越办越好,续写更多与读者的温暖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