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时尚美学创新中心和越剧名家工作室

在百年老宅里为戏迷编织一个“家”

位于江北区新马路36弄的“微小娘时尚美学创新中心”。见习记者 周星宇 摄

王志萍在“蝴蝶讲堂”讲课。

策划举办的活动。

来自天南海北的戏迷汇聚在这里。

推开隐匿在江北区新马路36弄的雕花木门,恍如走进一段被岁月浸润的“戏文”。旗袍的绮丽、戏曲典籍的墨香、老唱片的余韵,共同装点着这座百年“王宅”……

这里,是微小娘时尚美学创新中心总经理、王志萍越剧名家工作室主理人王微波为宁波戏迷编织的“家”。

从戏迷与藏家,蜕变为连接传统与当代的文化造梦者。在这方天地间,越韵袅袅,茶香书声,交织成宁波戏迷心中的“桃源”。

1

在戏韵里“扎下根”

一方水土,不仅能养一方人,也能成就一方文化,孕育一方戏种。宁波是历史上戏曲盛行的地区之一,积累了丰厚的戏曲文化遗产。

王微波对越剧的爱,如同那时许多宁波家庭的缩影,在戏曲文化的长期浸润中生根发芽。

在她的童年,看戏是许多村镇百姓重要的文化生活。在娱乐相对匮乏的年代,戏曲成了人们重要的精神寄托。

“我妈妈特别喜欢越剧,我哥哥也会唱。”王微波的记忆里,印象最深刻的是家里那台老式唱机终日流淌的越剧声。

外婆和母亲都是戏迷,家里收藏着大量经典的唱片,《红楼梦》的婉转、《追鱼》的灵动,成了她最早的美学启蒙。王微波的童年,有很长时间是在慈城外婆家度过的,隔壁就是裁缝铺、钟表店、照相馆,这些充满烟火气的生活场景,与越剧的袅袅清音交织,让她无师自通地熟悉了各个流派,尤其钟爱“王(文娟)派”的清丽婉转。

那时候,王微波不仅反复聆听磁带直到能背下整本唱词,还常和同学一起,卸下枕头巾当水袖,在自家后院“咿咿呀呀”地模仿戏里的情节。“虽然没有专业老师指导,但那种纯粹的喜欢,至今想起来都觉得很幸福。”王微波说。

在越剧广为流行的年代,这股艺术新风深深浸润着宁波的戏曲土壤,让王微波这样的年轻戏迷对越剧的热爱愈发炽烈。

这份热爱,如同深埋的种子,在她心中静静生长。即便后来从事外贸工作,她依然是剧院里最忠实的观众。她的车里十多年循环播放的,始终是那盒“王派”传人王志萍老师的磁带。

2

为同好“造个家”

“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如今,新马路“王宅”的雕花木窗里,时不时会传出越剧的婉转唱腔。这是王微波打造的文化空间,除了名家演出,时不时还有戏迷前来练习。

能否为所有的同好打造一个“家”?这是王微波心中酝酿已久的梦想。

在新马路选址时,王微波在这条街上反反复复走了三天。“这里简直是活的历史书。”王微波说。

命运的巧妙,在于让热爱找到归宿。

2023年,王微波在此创立“微小娘时尚美学创新中心”,同年6月,“王志萍越剧名家工作室”也于此正式落成。名家大师的入驻,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迅速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宁波戏迷。这里,不仅是技艺传承的课堂,更成为许多人心灵栖息的“家”。

为了让更多人能够在这个地方感受到戏曲的魅力,王微波精心策划了一系列公益活动。

“蝴蝶讲堂”就是其中的重头戏,由王志萍老师领衔,与6位弟子轮流进行公益教学。工作室的“蝴蝶讲堂”公益课程一经推出,便场场爆满。如今,她的戏迷社群迅速壮大至1500多人。

王微波将老宅打造成一个开放的城市文化客厅,让戏曲从高高的舞台,走入寻常生活。

在这里,名家的艺术得以传承。王志萍、国家一级演员宓永仙、余姚越剧团团长叶奇芳、宁波小百花名家厉丹红等艺术家相继走进“蝴蝶讲堂”,一次次的教学,让台下的宁波戏迷有更多机会与名家面对面。

在这里,戏迷们的梦想得以安放。王微波策划的“廉洁戏曲展演”等大型活动,成了宁波戏迷的节日,台下涌动的不仅是掌声,更是宁波人对本土戏曲文化最深沉的认同与热爱。

3

把传统“传出去”

几年来,王微波遇到了很多“有意思”的戏迷——

有捕鱼卖鱼的老先生,卖完鱼后,会特意换上西装来唱《黛玉葬花》;还有特地从全国各地赶来的爱好者,利用休息时间来这里参加活动,奔赴心中的热爱……

王微波的手机里,常会收到来自上海、湖南,甚至远在海外的戏迷发来的信息:“王老师,感谢你们组织这么好的活动,让我们有机会接触名家,享受戏曲。”

“看着大家在这里找到归属,我觉得一切付出都值得。”王微波说这话时,眼里闪着光。

提到听戏、唱戏,王微波如数家珍。“我们‘蝴蝶讲堂’学员的层次特别丰富,每个来这里的人,都自发地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她说。

在这里,王微波打造的不仅是一个戏曲空间,更是一个融合了旗袍、听戏、旅拍于一体的文化综合体。在这里,传统文化的边界被打破,古老的戏曲艺术在当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据统计,两年来,“蝴蝶讲堂”授课覆盖人群已达数十万人次。每月,全国各地的戏迷结伴而来,上至75岁长者,下至9岁孩童。男女老少欢聚于此,在唱念做打中感受戏曲的魅力。

作为江北区新马路文化街区打造城市艺术阅读线的一部分,王微波还将阅读空间融入这个文化综合体。穿过幽静的小巷,与之相邻的阅读空间二期书香氤氲,这里专门收藏戏曲类专业书籍,成为“我陪孩子读经典”的固定场所。

在宁波市文化馆推出的“趣文化馆当‘馆长’”活动上,王微波担任了首批轮值馆长,把“蝴蝶讲堂”搬到文化馆,向更多市民展示越剧艺术的魅力。这里,同时也是“一人一艺”“文艺赋美”工程的实践基地。

这个集“微戏台、微展厅、微课堂、微咖啡、微书房、微客厅”于一体的时尚文化复合空间,已成为新马路上的热门打卡地,更成为宁波戏迷心中真正的“家”。

从个人爱好到公共文化空间,王微波用自己的方式,让百年老宅焕发新生,也让更多的戏迷和传统文化爱好者有了一方属于自己的天地。

记者 袁先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