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兴,是湖州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苏浙皖交界地带,太湖西南岸,以“茶乡”闻名。
唐代,“茶圣”陆羽为避安史之乱在那隐居近30年,完成《茶经》初稿。在他不遗余力推荐下,长兴顾渚山的紫笋茶成为李唐王朝的贡茶,在当地留下一批唐宋时期摩崖及贡茶院遗址等名胜。
宁波,同样在陆羽调查范围内。余姚道士山“瀑布仙茗”及越瓯茶器,同样在《茶经》中得到推荐。
陆羽一路东行来到太湖
陆羽,出生在盛唐的尾巴上。
他是个生来不幸的人,一出生便被遗弃在湖北天门龙盖寺外。被一个叫智积的僧人收养,陆羽幼年便学会了烹茶,但因拒绝剃度,口吃的他逃入红尘,一度成了伶人。
有一次,戏班给当地的太守演出,太守慧眼识人,于红尘中捡起这颗明珠,将他送到学馆读书,那是青年陆羽最安逸的一段时光。
有人说,如果没有安史之乱,也许不会有后来的“茶圣”。“渔阳颦鼓动地来”,陆羽像千万人一样卷起背包南渡长江,一路东行来到太湖,于顾渚山间遇见了影响他后半生的人——诗僧皎然。
陆羽以顾渚山为据点,穿梭于湖州长兴及周边的各处茶坡,乌瞻山、青岘岭、悬脚岭、啄木岭、凤亭山、伏翼阁及飞云、曲水二寺……寻茶、访茶、对比、品评。无论是“医圣”“药圣”“诗圣”还是“茶圣”,都有尝百草的过程,遍历人间苦辛,方能由“人”而成“圣”。
诸多佛门茶事与宁波相关
公元804年,陆羽辞世于湖州青塘别业,享年72岁。
也是这一年,37岁的日本留学僧最澄踏上遣唐使的船只,希望能在东土大唐一睹佛门真谛。
然而颠簸的海上旅途使他得了病。在明州(今宁波)登岸后,最澄不得不留在当地休养,但却也“因祸得福”,拿到明州刺史孙阶签发的度牒,得以前往天台宗的起源地天台山朝圣。
次年,最澄离开宁波,在京都比叡山创立了日本天台宗。据说他归国的行囊中,除了佛经、佛器,还携带有浙东茶叶和天台山、四明山的茶籽。自此,茶文化在日本生根发芽。
公元766年,百丈怀海云游至鄞县(今宁波)金峨山,披荆斩棘,结茅建庐,创“罗汉院”。百丈怀海以其“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农禅并举的思想闻名,他所制订的《百丈清规》详述佛门茶事,被认作茶禅文化发扬之始。
公元850年左右,天童寺咸启禅师首倡“且坐吃茶”,被禅宗史书《五灯会元》记载,故事发生更早于赵州和尚的“吃茶去”。
宁波是我国茶叶出口重埠
如果没有长兴,陆羽可能找不到他安放心灵的地方;如果没有宁波,中国茶可能没有这么快传往东亚。
史载,唐代,最澄、永忠、空海分别带回茶籽、茶叶、茶典的日本高僧都从明州归国。
南宋,中日之间的茶文化交流迎来第二次高峰。两度入宋求法的日本临济宗创始人荣西,在天台山茶区深入了解了种茶、制茶技术和泡茶方法与功效。归国20年后,70岁的荣西撰写了一本小册子《吃茶养生记》。
荣西之后,还有将“罗汉供茶”仪式移植到日本的曹洞宗僧人道元。他依照在天童寺等处习得的《禅院清规》《百丈清规》,编撰了日本最早的茶规《永平清规》。
晚清开埠后,宁波一度成为中国近代茶叶的集散中心,自运河而来、经宁波出口的徽茶、平水茶曾构成宁波出口关税收入的主干。
如今,宁波仍为我国茶叶出口重埠。据国家海关统计数据,近20年比重最大时,从宁波口岸出口的茶叶占全国茶叶出口总量的三分之一。
记者 顾嘉懿 文/摄

